300安老院舍簽「減約束」推自立支援照顧 議員體驗受約束
隨著香港社會老齡化持續加劇,長者的生活質素及照顧模式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近期有關安老院舍的「減約束」計劃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這不僅是一個關於照顧模式的革新,也是對老年人尊嚴的重新思考。
倡議背景
「減約束」計劃的啟動,正是基於現行安老院舍普遍存在的各種約束措施所帶來的種種問題。許多長者在院舍中因安全考量而被約束住,不僅使他們失去了行動自由,也在心理上造成莫大的壓力與不適。根據統計,香港的長者中約有三成曾經在遭受照顧的過程中感受到不適與失尊嚴,這顯然與我們社會對老年人的關懷與期待之間的差距引發了深思。
近期由銀創基金會主辦的「自立支援體驗日暨安老業減約束啟動禮」上,超過100名業界代表及多位立法會議員參與了「約束體驗」,這樣的活動不僅讓參加者體會到約束帶來的不適,也引發了對於長者照顧的深入反思。
自立支援理念
自立支援是一種新興的照顧理念,旨在提高長者的自理能力,減少對約束的依賴。根據業界專家所言,這一理念強調長者與照顧者之間的合作,以及根據長者的個別需要來設計照顧方案。這不僅有助於長者重新獲得生活的自主權,更是對其尊嚴的尊重。
業界推廣的「3不、4要」概念即為典型的自立支援措施。具體而言,「3不」指的是:不約束、不強迫、不限制,意即在照顧過程中應儘量避免對長者進行強制措施。而「4要」則涉及對於生活中基本需求的了解與尊重,如飲水、如廁、臥床及休息等,這些都是長者在院舍中合理且必要的權利。
約束的卻步與改變
過去,為了保護長者的安全,院舍往往會使用各種約束措施。然而,這些措施的有效性及其對長者心理影響的負面性已經逐漸受到質疑。根據一些研究,長期的約束不僅無法有效提升長者的安全感,反而可能引致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當中更有不少長者因受限而產生了抵抗心理,導致照護效果大打折扣。
在這樣的背景下,業界為此草擬的《安老業減約束約章》便是新思維的展現,近百間院舍已經承諾簽署這一約章,表示願意探索更多的減約束辦法,並積極與長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以找到最合適的照顧方式。
實施成效及未來展望
實施「自立支援」計劃後,多家院舍報告稱長者的生活質量顯著提升,除了自理能力重拾外,還能增強了長者的社交能力和參與感。隨著計劃的推進,各院舍正積極尋求引入物理治療等專業訓練,進一步幫助長者回復自理,如慢慢適應無約束的環境,並進行居住環境的轉變,以符合長者的需要。
然而,要真正實現這一理念的普及,仍需大量的資源與政府的支持。其實,這不僅僅是照顧模式的轉變,更是全社會對於長者的尊重與關懷的重新認識。只有當我們以長者為中心,並致力於理解他們的需求時,才能真正做到對於長者的優質服務與照顧。
結語
總結來說,「減約束」計劃所倡導的自立支援理念,既是對安老業界的一次健康改革,也是一個提升長者尊嚴和生活質素的具體實踐。在推動這一計劃的過程中,社會需要更多的理解與支持,共同建構一個更關愛、更尊重的環境,讓每位長者都能安享晚年,而不必被約束。
如欲了解更多詳情,請參閱以下來源:
– 300安老院舍簽「減約束」推自立支援照顧議員綁雙手體驗受約束
– 被綁感不適失尊嚴安老院推「自立支援」 減約束自理力重喚
– 業界《減約束約章》 近百院舍承諾參與- 20250317 – 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