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新股回撥機制 投基會支持 料惠及散戶

引言

在香港金融市場中,新股的首次公開發行(IPO)一直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隨著市場的演變和監管架構的調整,港交所(香港交易所)最近提出了對新股回撥機制的改革方案,旨在透過調整公開發售的分配和回撥比率,促進更多具議價能力的投資者參與這一市場。本文將從不同角度深入探討這一改革方案的影響,以及它如何可能惠及散戶投資者。

新股回撥機制的現狀

新股回撥機制是指在新股發行過程中,如果某個新股的需求過高,港交所會根據一定的規則將部分股份回撥給發行公司,以便再分配給其他投資者。現行的規則容許回撥比例高達50%。這樣的設計旨在保護小型散戶投資者,讓他們能夠從人氣股中獲益,然而,這一制度在實踐過程中卻出現了一些問題,尤其是在供應不足和需求過高的情況下,導致散戶往往無法如願獲得股票。

改革方案的推出

港交所最近提出兩個方案,旨在優化新股的分配機制。一方面,第一方案將初始分配的股份比例設定在5%,同時可回撥的最高比例限制在20%;而第二方案則設置為10%至50%之間。在這兩個方案中,港交所希望能夠平衡機構投資者與散戶的利益,促進市場的健全發展。這一改革無疑是為了讓散戶的投資體驗更加公平,而背景原因不外乎是希望吸引更多境外資金涌入市場。

對投資者的影響

這項改革方案不僅是對新股回撥機制的調整,更是一種整場市場氛圍的變革。對於散戶來說,若初始分配比例下降,意味著可獲得的新股數量減少,這可能會使散戶中籤的難度加大。然而,若改革成功,長期而言,這將可能引導散戶更注重對發行公司的基本面進行深入研究,而非一味追求高人氣的股票。

機構投資者則可能會在新規的推動下逐漸占據更陡峭的市場地位,因為他們的資金量較大,能夠更有效地應對初始分配的變化。因此,在新規的約束下,散戶與機構投資者的角色和權力有可能發生顯著變化,市場格局的競爭也愈來愈激烈。

相關各方的反應

針對港交所的改革方案,基金公會表示認同,認為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散戶的利益,且增強市場的整體吸引力。不過,行業人士也對新規可能帶來的挑戰提出了擔憂,尤其是在散戶能否及時適應這一變化方面,市場的反應亦可能會變得十分敏感。

此外,專家更指出,這項改革可能引發散戶和大行間的博弈,對未來香港的IPO市場構成影響。因此,不少券商也開始重新評估自己的分配和推薦策略,以便能在新的環境下繼續吸引投資者參與。

總結

港交所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對於均衡競爭和機會公平的追求。隨著兩套方案的推出,新的回撥機制將如何影響香港的IPO市場仍需時間來驗證。雖然散戶的獲益機會可能會受到挑戰,但長期而言,這一改革有潛力為整個市場注入更多活力,尤其是在吸引機構資金方面。因此,投資者需要隨時關注市場動向,及時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以應對未來可能的變化。

資料來源:
港交所改革新股回撥機制投資基金公會認同兩方案料可惠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