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地震重創,曼谷摩天大樓「班戟式」意外倒塌,專家稱非同尋常

緬甸強震波及曼谷:建築倒塌事件引發的深思

2023年3月28日,緬甸中部發生了芮氏規模7.9的強烈地震,不僅對緬甸造成嚴重災情,鄰近國家如泰國也明顯感受到震動。其中,泰國曼谷一棟正在興建中的30層樓高摩天大樓,更在此次地震中發生倒塌,引發了各界對於建築安全、地震影響以及城市規劃等議題的廣泛關注與討論。

地震影響與建築結構安全

緬甸的強烈地震,其能量透過地殼傳遞,即使遠在數百甚至上千公里外的曼谷,也感受到了明顯的搖晃。此次曼谷在建大樓的倒塌,直接指向了建築結構的安全性問題。土木工程學教授蘇萬沙瓦指出,建築物倒塌可能源於設計上的缺陷,或是施工品質未能達到標準。專家表示,曼谷近年來較少發生嚴重地震,可能導致部分建築在抗震設計上不夠嚴格,這也可能是導致建築物在地震中倒塌的原因之一。此外,有專家認為,高樓密集的城市,地震波容易與盆地裡的高樓產生共振,進而加劇損害。

曼谷的地質特性與「場址效應」

除了建築本身的結構問題,曼谷的地質特性也可能加劇地震的影響。香港天文台分析指出,曼谷的地質條件可能引發「場址效應」,放大地震的搖晃程度。所謂「場址效應」,是指地震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不同地質構造時,其震幅、頻率和持續時間會發生變化。例如,鬆軟的土壤或沉積層會放大地震波的震幅,使得地面的搖晃更加劇烈。曼谷位於湄南河三角洲,地質以鬆軟的沖積層為主,因此可能更容易受到「場址效應」的影響,導致地震造成的損害加劇。

建築質量與監管問題

此次曼谷大樓倒塌事件,也引發了人們對於建築質量與監管問題的質疑。雖然目前尚未有明確的證據顯示該建築存在偷工減料等問題,但類似事件的發生,無疑提醒我們需要更加重視建築工程的質量控制與安全監管。胡錫進曾評論稱「質量八成有問題」,但相關評論隨後被下架,也顯示了此事件的敏感性。加強建築材料的檢驗、嚴格執行施工標準、完善監管機制,才能確保建築物的安全,保障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總體而言,緬甸地震引發曼谷在建大樓倒塌事件,不僅突顯了地震對建築物的潛在威脅,也暴露了城市建築在結構安全、地質影響以及質量監管等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從此次事件中,我們應當吸取教訓,加強建築設計的抗震考量,重視地質特性對地震影響的評估,並建立更完善的建築質量監管體系。唯有如此,才能在面對自然災害時,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的安全與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