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 讀醫成功!白凱文分享:熬過便值得,別放棄

在香港,學業與運動往往被視為兩條不同的道路,鮮少有人能同時在這兩個領域都取得卓越的成就。然而,白凱文的故事卻打破了這種傳統觀念,她不僅在田徑場上嶄露頭角,更憑藉優異的學業成績成功進入香港大學醫學院,成為一位未來的醫生。她的經歷激勵了許多香港學生,證明了只要有明確的目標和堅定的毅力,就能在學業和運動之間找到平衡,實現自己的夢想。

田徑場上的「小欄后」

白凱文,這位香港田徑界的明日之星,在跨欄項目上擁有出色的天賦和不懈的努力。她是香港U18及U20的100米跨欄紀錄保持者,被譽為「小欄后」。多年來,她在田徑場上揮灑汗水,不斷挑戰自我,為香港爭光。然而,運動生涯並非一帆風順,白凱文也曾遭遇傷患的困擾。這些傷痛讓她深切體會到運動員在面對傷病時的無助和痛苦,也因此埋下了她未來從醫的種子。

棄考一科,無礙入讀港大醫科

儘管在田徑方面成就斐然,白凱文並未放棄學業。她深知知識的重要性,努力在訓練和學習之間找到平衡。在準備香港中學文憑試(DSE)的過程中,她甚至為了參加比賽而不得不放棄其中一科的考試。然而,憑藉著優異的學科基礎和科學的讀書方法,白凱文最終在DSE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最佳六科獲得37分,成功敲開了香港大學醫學院的大門。更值得一提的是,白凱文是港大首次通過「頂尖運動員入學計劃」錄取的學生之一,這也充分肯定了她在體育方面的卓越成就。

矢志從醫,服務香港運動員

是什麼讓一位在田徑場上如此成功的運動員選擇走上從醫的道路?白凱文表示,一次近距離觀察醫生日常工作的機會讓她對醫生的專業精神肅然起敬。她看到醫生們即使在非常忙碌、甚至沒有時間用餐的情況下,仍然耐心幫助病人,這份奉獻精神深深打動了她。此外,自身的運動經歷也讓她深刻體會到運動員在面對傷患時的痛苦和無助。因此,白凱文立志成為一名醫生,希望能運用自己的醫學知識和運動經驗,幫助香港運動員戰勝傷患,重返賽場。她深知要兼顧讀醫和訓練並非易事,但她相信只要好好分配時間,就能夠兩者兼顧。

白凱文的故事告訴我們,成功並非只有一種定義,學業和運動也並非相互排斥。只要擁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毅力和科學的方法,就能夠在不同的領域都取得卓越的成就。她不僅是香港田徑界的驕傲,更是年輕一代學習的榜樣,激勵著更多的人勇敢追逐自己的夢想,為社會做出貢獻。她寄語DSE考生,要繼續努力,但要知道人生並非由一個考試決定,熬過了便會明白所有辛苦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