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津計劃入息及資產限額調整 及一次性額外款項發放安排
2025/26年度職津計劃入息及資產限額調整及一次性額外款項安排
在香港,為支援基層在職家庭,政府推行了在職家庭津貼(職津)計劃。此計劃旨在幫助收入較低,且未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的家庭,以減輕其經濟壓力,鼓勵就業。近日,政府公布了2025至26年度職津計劃的入息及資產限額調整,並宣布將發放一次性額外款項,這項舉措對於香港的在職貧窮家庭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深入探討此次調整的具體內容、影響以及潛在的社會效應。
入息及資產限額的調整
根據政府的公布,職津計劃的入息及資產限額將進行調整,新限額將適用於2025年4月至2026年3月的申領月份。此次調整是按照既定的調整機制,每年四月進行。調整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確保職津計劃能夠更有效地支援真正有需要的家庭,並反映香港社會經濟狀況的變化。具體的調整細節包括:維持六人或以上住戶的職津入息限額在2024至25年度的水平,而五人住戶的職津入息限額則調整至四人住戶的水平。調整後的入息及資產限額將直接影響符合申請資格的家庭數量以及他們能夠獲得的津貼金額。通過調整入息及資產限額,政府旨在更精準地定位需要幫助的家庭,並確保資源能夠有效地分配。
一次性額外款項的發放
除了常規的入息及資產限額調整外,政府還宣布將向領取職津的住戶發放一次性額外款項。這項措施是為了進一步緩解這些家庭面臨的經濟壓力,特別是在當前全球經濟不穩定和生活成本持續上升的背景下。額外款項的具體金額和發放方式仍在確定中,預計將在相關條例草案獲得立法會通過後一個月內開始發放。這筆額外款項將有助於減輕低收入家庭在應對日常開支、子女教育和醫療保健等方面的負擔。此外,這項措施也有助於刺激本地消費,促進經濟的復甦。
職津計劃的社會意義與影響
職津計劃作為香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改善在職貧窮家庭的生活狀況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提供經濟上的支援,職津計劃鼓勵更多人投入勞動市場,從而提高整體社會的生產力。此次入息及資產限額的調整以及一次性額外款項的發放,反映了政府對在職貧窮問題的重視,以及對改善民生的承諾。然而,職津計劃也面臨一些挑戰,例如申請程序繁瑣、宣傳不足等,導致部分符合資格的家庭未能及時申請。未來,政府可以考慮簡化申請程序,加強宣傳力度,並與社區組織合作,以確保更多有需要的家庭能夠獲得及時的幫助。
總而言之,2025至26年度職津計劃的入息及資產限額調整以及一次性額外款項的發放,是政府在支援在職貧窮家庭方面的重要舉措。這些措施有助於減輕低收入家庭的經濟壓力,鼓勵就業,並促進社會的整體福祉。然而,為了確保職津計劃能夠更有效地發揮作用,政府仍需不斷改進和完善相關政策,並加強與社會各界的合作,共同應對在職貧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