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車隊回應:星群認請人難,解決五大疑慮

香港的士車隊計劃面臨挑戰:招募困難與營運模式的質疑

香港政府為提升的士服務質素,引入的士車隊制度,原預期首批車隊最快於三月底投入服務。然而,目前僅有兩支車隊處於試營運階段,整體進度未如理想。的士車隊牌照的正式發放仍待各車隊「準備就緒」,顯示該計劃在推行過程中正面臨不少挑戰,其中以招募司機困難及營運模式的爭議最為突出。

招募司機困難重重

多方消息指出,的士車隊在招募司機方面遭遇顯著困難。有「的士大王」之稱的泰和管理公司常務董事伍海山坦言,目前正陸續聘請司機,進度尚可。然而,其他車隊的狀況似乎不容樂觀。星群車隊執行董事鄭敏怡也承認,現時未招聘到足夠人手,與申請規模六成車輛數目的發牌門檻仍有距離。

業界人士分析,司機對於加入車隊仍持觀望態度,主要原因包括:

  • 薪金制度缺乏吸引力: 有的士司機表示,車隊提供的薪金不夠吸引,加上營運成本高昂,因此暫無意加入。
  • 對前景不明朗的擔憂: 部分司機擔心車隊的運作模式會影響收入,對車隊的前景感到不明朗。
  • 憂慮失去自由: 有的士司機擔心加入車隊後會失去自由,受到更多限制。
  • 此外,根據的士車隊牌照申請規定,車隊開始運作時,車輛數量需達到申請時承諾規模的60%,且在牌照生效前14天,必須完成所有司機和員工的招聘工作,其中至少10%的司機需為全職。這些規定對車隊的招聘工作構成一定的壓力。

    營運模式備受爭議

    除了招募問題外,的士車隊的營運模式也引發不少爭議。其中,月薪制成為討論的焦點。有司機批評,以月薪制聘請司機可能會「養懶司機」,降低服務質素。他們認為,若有足夠的訂單,實際上並不需要支付月薪。這種觀點反映了部分司機對於車隊管理模式的擔憂,認為可能會影響他們的收入和工作積極性。

    此外,有司機指出Call車失敗的原因,認為車隊的服務質素有待提升。這些問題顯示,的士車隊在提升服務質素方面仍需努力,需要更有效地調配資源,並加強對司機的管理和培訓。

    政府與業界的應對

    面對的士車隊計劃的挑戰,政府和業界正積極尋求解決方案。運輸署表示,正積極協助各車隊籌備工作,並透過試行收集營運經驗,期望能早日提供正式服務。同時,有車隊推出措施吸引司機,例如提供額外福利和更彈性的工作安排。

    然而,要真正解決問題,還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司機的需求和擔憂,並在薪金制度、工作模式和管理方式上做出調整,以吸引更多司機加入。此外,政府也需要加強監管,確保車隊提供的服務符合標準,並能真正提升整體的士服務質素。

    總結

    香港的士車隊計劃旨在提升的士服務質素,但目前正遭遇招募司機困難和營運模式爭議等挑戰。為確保計劃能順利推行,政府和業界需要共同努力,尋找解決方案,包括改善薪金制度、提供更彈性的工作安排,以及加強對司機的管理和培訓。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吸引更多司機加入,提升的士服務質素,並滿足市民的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