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連假初期天氣溫暖 後期需防短暫降雨

清明連假天氣預報:前晴後雨,溫差變化大

清明節是慎終追遠、祭祖掃墓的重要日子,而清明連假的天氣狀況,直接影響民眾的掃墓安排與出遊計畫。掌握連假期間的天氣變化,才能更好地安排行程,避免因天氣因素而掃興。本文將針對今年清明連假的天氣趨勢進行分析,提供民眾參考,讓大家都能順利平安地度過假期。

清明連假的天氣變化將呈現先晴朗暖和、後轉濕涼的趨勢,其中日夜溫差變化較大,民眾需特別留意。

  • 假期前段:溫暖穩定,日夜溫差大

在清明連假的前兩日(4月3日至4月4日),受到大陸冷氣團減弱及輻射冷卻的影響,清晨氣溫仍然偏低,尤其在中部以北及東北部地區,低溫可能下探12至13度。其他地區的低溫約在15至17度左右。然而,白天氣溫將明顯回升,西半部地區的日夜溫差可能超過10度。整體而言,這兩天的天氣相對穩定,水氣較少,適合安排掃墓或戶外活動。氣象專家提醒,早晚出門需注意保暖,以免受涼。

  • 假期後段:水氣增多,北部、東部轉濕涼

清明連假的後兩日(4月5日至4月6日),受到鋒面或華南雲雨區東移的影響,天氣將出現明顯變化。北部、東北部、東部地區及恆春半島降雨機率增加,可能出現局部短暫陣雨。氣溫方面,雖然白天高溫仍可維持一定水準,但相較於假期前段,體感溫度將明顯下降。建議這段期間前往上述地區的民眾,務必攜帶雨具,並注意保暖。

  • 特殊天氣狀況:留意短波影響

除了上述趨勢外,氣象專家也提醒,清明連假期間可能會有「短波」掠過台灣,進而影響天氣。雖然目前尚無法確定短波的具體影響程度,但建議民眾隨時關注最新的天氣預報,以便及時調整行程。

總結來說,今年清明連假的天氣呈現「前晴後雨」的趨勢,且日夜溫差大。連假前段適合安排掃墓或戶外活動,但需注意早晚保暖;連假後段北部、東部地區降雨機率增加,建議攜帶雨具。此外,也提醒民眾隨時關注最新的天氣預報,以便及時掌握天氣變化,確保假期平安順利。清明時節天氣多變,民眾在安排活動時,應將天氣因素納入考量,才能擁有一個美好的假期回憶。同時,也提醒大家在掃墓祭祖時,注意用火安全,共同維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