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學生電子屏幕使用時間急升 衛生署建議每20分鐘休息20秒

本港學生每日使用電子屏幕時間呈上升趨勢 衞生署籲每用20分鐘望遠處休息20秒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電子產品已成為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長時間使用電子屏幕產品對健康的影響日益受到關注,尤其是在學童族群中。香港學生的電子屏幕使用時間呈現上升趨勢,引起了衞生署的高度重視。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一現象,分析其可能造成的影響,並探討應對之策,旨在提高社會各界對學童健康用眼問題的認識。

學童電子屏幕使用現況與隱憂

近年來,香港學生的電子屏幕使用時間顯著增加。根據衞生署的調查報告,小學生和中學生每天花費在電子屏幕上的時間均呈現上升趨勢。具體數據顯示,有相當比例的小學生每天使用電子屏幕產品作娛樂用途超過兩小時,而中學生的比例更高。這種長時間、高頻率的屏幕使用習慣,無疑對學童的視力健康構成嚴重威脅。長時間近距離注視屏幕,容易導致眼睛疲勞、乾澀、視力模糊,甚至引發近視等問題。此外,研究還指出,每日進行屏幕活動達四小時或以上的學童,出現多樣身體症狀和負面情緒的風險亦較高。

長時間使用電子屏幕的健康風險

長時間使用電子屏幕不僅影響視力,還可能對學童的身心健康產生多方面的負面影響。

視力健康問題

長時間近距離注視電子屏幕,是導致近視的重要原因之一。眼睛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睫狀肌持續收縮,容易導致眼軸變長,從而形成近視。此外,乾眼症也是常見的問題,因為長時間注視屏幕會減少眨眼次數,導致淚液分泌不足,眼睛乾澀不適。

身心健康影響

研究顯示,長時間使用電子屏幕可能與學童的睡眠品質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情緒問題等有關。過度沉迷於電子遊戲或社交媒體,可能導致學童缺乏運動、社交能力下降,甚至引發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此外,長時間保持不良姿勢使用電子產品,還可能導致頸椎、腰椎等問題。

網絡安全問題

除了健康問題外,學童長時間接觸網絡也增加了網絡安全風險。他們可能接觸到不適當的內容,遭受網絡欺凌,或因缺乏辨別能力而洩露個人信息。衞生署的報告中也提及,值得關注的問題包括網絡安全,即安全和負責地使用資訊和通訊科技。

應對策略與建議

面對學童電子屏幕使用時間過長的問題,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採取綜合性的應對策略。

家庭方面

家長應以身作則,減少自身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營造健康的家庭氛圍。同時,要與孩子共同制定電子產品使用規則,明確使用時間、內容和場合。鼓勵孩子多參與戶外活動,培養多元化的興趣愛好,以轉移對電子產品的過度依賴。

學校方面

學校應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對健康用眼、合理使用電子產品的認識。可以通過舉辦講座、工作坊等形式,向學生普及相關知識。此外,學校還應積極推廣全校園健康計劃,鼓勵學生多參與體育鍛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社會方面

衞生署應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公眾對學童健康用眼問題的關注。可以通過媒體宣傳、社區活動等方式,普及護眼知識,提倡健康用眼習慣。同時,政府可以考慮制定相關政策,規範電子產品的使用,保護學童的視力健康。此外,應鼓勵電子產品生產商開發更多有益於健康的產品,例如具有護眼功能的屏幕、提醒休息的應用程式等。

香港學童每日使用電子屏幕時間的上升趨勢,無疑是一個值得警惕的現象。長時間使用電子屏幕不僅影響視力健康,還可能對學童的身心發展產生多方面的負面影響。因此,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採取綜合性的應對策略,引導學童合理使用電子產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童在享受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能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