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遇險應及早撤退 玉管處揭示四大危險信號

近年來,台灣登山活動日益普及,然而伴隨而來的山難事件也令人不勝唏噓。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玉管處)持續呼籲登山者務必做好安全準備,並在特定情況下果斷撤退,以降低搜救風險。尤其在氣候變遷影響下,高山天氣更加多變,即使是「好天氣」也可能隱藏著危險。本文將深入探討玉管處提醒登山者應果斷撤退的四種狀況,並分析其背後的風險與應對措施,以期提升登山安全意識,減少不必要的憾事發生。

首先,登山者應注意自身裝備是否齊全。玉管處特別提醒,若「忘記」攜帶必要裝備,例如雪季三寶(冰爪、冰斧、綁腿)、保暖防水衣物、食物、頭燈、電池、手機等,應在登山口附近果斷撤退。高山環境變化快速,缺乏適當裝備可能導致失溫、迷路、甚至墜落等危險。雪季三寶在冰雪路面上的作用不可忽視,它們能提供必要的抓地力與保護,避免滑倒受傷。此外,充足的食物和飲水能維持體力,頭燈則是在夜間或惡劣天氣下照明的重要工具。手機雖然無法保證在所有區域都有訊號,但仍可作為緊急聯絡的手段。

其次,天氣狀況的變化是影響登山安全的重要因素。玉管處強調,登山不能只依賴氣象預報,即使預報顯示「雨少、變暖」,也不代表行程絕對安全。高山天氣瞬息萬變,即使是晴朗的天氣,也可能在短時間內轉為陰雨或降雪。因此,登山者應密切關注天氣變化,並隨時評估自身能力是否能應對。若遇到惡劣天氣,例如強風、濃霧、降雪等,應立即尋找避難處所或果斷撤退。尤其是在雪地攀登時,降雪會迅速改變地形,增加滑落的風險。近期發生的玉山山難事件,即是提醒登山者切勿被「好天氣」所迷惑,應保持警惕,審慎評估風險。

再者,登山者的身體狀況與經驗也是影響安全的重要因素。若登山過程中感到身體不適,例如高山症、脫水、疲勞等,應立即停止活動,並尋求協助或撤退。高山症是高海拔環境下常見的疾病,可能導致頭痛、噁心、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此外,脫水和疲勞也會降低判斷力與反應速度,增加發生意外的風險。對於缺乏高山經驗的登山者,更應謹慎選擇路線,並量力而為。切勿逞強挑戰超出自身能力範圍的行程,以免發生危險。

最後,玉管處也提醒登山者注意環境狀況。若發現路徑不明、積雪過厚、或有落石等危險情況,應果斷撤退。高山環境複雜多變,路徑可能因天氣或地質變化而改變。積雪過厚會掩蓋路徑,增加迷路的風險。落石則可能造成嚴重傷害。因此,登山者應隨時注意周遭環境,並保持警覺。若遇到任何危險情況,應立即停止活動,並尋找安全路線撤退。

綜上所述,登山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活動,需要充分的準備與謹慎的態度。玉管處提醒登山者應果斷撤退的四種狀況,分別是缺乏必要裝備、天氣狀況惡劣、身體狀況不佳、以及環境狀況危險。這些提醒不僅是為了降低搜救風險,更是為了保障登山者的生命安全。隨著登山人口的增加,提升登山安全意識顯得尤為重要。未來,玉管處應持續加強登山安全宣導,並提供更完善的登山資訊與服務,以期讓更多人能夠安全享受登山的樂趣。同時,登山者也應自我提升安全意識,學習相關知識與技能,並在登山過程中保持警惕,才能真正做到安全登山,平安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