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挪用48年舊法案強推關稅,國會能阻止嗎?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再次當選,其貿易政策,特別是關稅議題,再次成為全球關注焦點。特朗普不僅在競選期間頻繁提及關稅,更在就任初期便積極推動相關措施。他所使用的手段,以及背後的法理依據,引發了廣泛討論。本文將深入探討特朗普關稅政策的背景、影響以及美國國內外的反應,並分析其對全球貿易格局的潛在衝擊。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並非憑空而來,而是有其歷史淵源。早在2018年,特朗普政府便開始對進口鋼鐵和鋁徵收關稅,理由是為了保護美國國內產業和就業。此舉引發了包括歐盟、加拿大和墨西哥等主要貿易夥伴的強烈不滿,他們紛紛採取報復性關稅措施,導致貿易摩擦不斷升級。而此次特朗普再度強調關稅,並聲稱要對所有進入美國的進口產品徵收10%甚至更高的關稅,更是將貿易保護主義推向了新的高度。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簽署行政命令前,公開展示數據表,宣稱各國對美國徵收的關稅稅率,甚至指控中國對美國徵收高達67%的關稅,這些數據的真實性也引發了外界的質疑。
特朗普推動關稅政策的法理依據,則與1974年的《貿易擴張法案》密切相關。該法案賦予美國總統在國家安全受到威脅時,可以根據「第232條」對進口商品徵收關稅的權力。特朗普政府正是援引該條款,對鋼鐵和鋁等商品徵收關稅。然而,這種做法也受到了批評,認為特朗普政府濫用權力,將貿易問題政治化。香港01的報導指出,特朗普利用48年前的法案強推關稅,而國會則有權力制衡。這種權力制衡的機制,在當前美國政治環境下,其作用和效果也備受關注。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對全球貿易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首先,它加劇了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趨勢,使得國際貿易環境更加不確定。其次,它擾亂了全球供應鏈,導致企業成本上升,消費者負擔加重。例如,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國家,受到美國關稅的影響尤為明顯。中美貿易戰的爆發,不僅對兩國經濟造成了損失,也對全球經濟增長產生了負面影響。維基百科關於中美貿易戰的條目詳細記錄了這一過程,以及雙方在關稅問題上的博弈。此外,特朗普威脅對全世界加關稅,並提出由美國接管加沙的「震世主張」,更顯示了他強硬的貿易政策立場。這種政策立場,不僅挑戰了現有的國際貿易規則,也增加了地緣政治風險。
值得關注的是,特朗普重返白宮後,美國國內的政治生態也發生了變化。Elon Musk大舉清掃美國公務員體制,內閣高層全部換上MAGA派,這使得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更加極端。而他提出的「對全世界加關稅」的政策,以及對《芯片法案》的否定,更是顯示了他對傳統貿易政策的徹底顛覆。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也可能對台灣經濟產生重大影響。永豐金證券的分析指出,特朗普的新一輪全球關稅政策,將使美國擺脫對外國商品的依賴,但同時也可能對全球貿易造成衝擊。
總而言之,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是其貿易保護主義戰略的核心組成部分。它不僅對全球貿易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也引發了美國國內外的廣泛爭議。在特朗普再次當選的情況下,他的關稅政策很可能將會繼續推行,甚至進一步升級。這將對全球經濟、國際貿易和地緣政治帶來新的挑戰,需要各國政府和企業密切關注,並做好應對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