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引争议,David Webb指其错误频频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近期再度掀起貿易保護主義風潮,宣布對進口商品實施新的關稅措施,引發全球關注。資深投資者David Webb對此舉提出嚴厲批評,認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存在多處錯誤,甚至可能對美國自身經濟造成損害。此舉不僅重燃了全球貿易緊張局勢,也讓各國紛紛尋求應對策略。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並非首次,早在其首次執政期間,就曾對中國等國家實施大規模關稅,引發貿易戰。此次他計劃對幾乎所有貿易夥伴或大多數進口商品徵收20%關稅,更顯激進,且不再是基於對等原則,而是回歸其競選時期的承諾。這種單邊主義的貿易政策,與世界貿易組織(WTO)所倡導的自由貿易原則背道而馳,增加了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正如BBC所分析,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經常在最後關頭被推遲、削弱或取消,其政策的實際執行情況仍存在許多未知數。

David Webb指出,特朗普的關稅措施存在不少基本錯誤,甚至可笑,如同向美國生產者及消費者射入烏龍球。這體現在多個方面。首先,關稅的最終負擔往往轉嫁給消費者。即使關稅旨在保護美國國內產業,但提高進口商品價格,最終會導致美國消費者支付更高的價格,降低其購買力。永豐金證券分析指出,徵收關稅可能推升CPI年增率,對美國消費者的購買力造成影響。其次,關稅可能引發貿易報復。其他國家為了保護自身利益,很可能對美國商品實施反關稅,導致貿易摩擦升級,損害全球貿易體系。中央社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已警告貿易夥伴,對白宮新關稅的報復行動只會進一步升高緊張局勢。第三,關稅可能擾亂全球供應鏈。許多企業依賴全球供應鏈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關稅的實施可能迫使企業重新調整供應鏈,增加生產成本,降低競爭力。

歷史經驗也表明,貿易保護主義並非解決經濟問題的良方。BBC引用了20世紀30年代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為例,指出該法案將美國平均關稅提高至47%,引發了加拿大和歐洲國家的反擊,最終導致1932年全球貿易大幅萎縮。此次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也可能重蹈覆轍,對全球經濟造成負面影響。此外,特朗普不懂經濟可以原諒,但其政策的制定缺乏科學依據,更令人擔憂。他似乎忽視了全球經濟的相互依存性,以及貿易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性。

面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各國也紛紛採取應對措施。歐盟、中國等國家已表示將考慮採取報復行動。以色列和越南則選擇讓步,撤銷部分關稅以避免捲入貿易爭端。台灣也密切關注局勢發展,評估可能受到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關稅政策的影響範圍廣泛,可能波及台灣的出口產業。因此,台灣政府需要加強與各國的溝通協調,尋求多邊合作,共同維護全球貿易秩序。

總而言之,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僅存在多處錯誤,也增加了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這項政策不僅可能損害美國消費者的利益,也可能引發貿易報復,擾亂全球供應鏈,對全球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各國應保持冷靜,避免採取過激行動,並加強合作,共同維護自由貿易體系,以促進全球經濟的穩定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