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市民回鄉祭祖 晚9時出境人次破61萬
清明節期間,香港市民大批湧向內地祭祖,各口岸出現人潮。根據入境處的最新數據,截至晚上9時,已有61萬多人次出境。而截至下午4時,錄得逾73.6萬人次出入境,其中出境人次超過45.4萬。這波出境潮不僅反映了香港與內地之間的緊密聯繫,也顯示了清明節作為傳統節日,在維繫親情和文化傳承方面的重要作用。
清明節出境人潮:數字背後的意義
清明節是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香港市民回鄉祭祖的重要時機。今年清明節假期,出境人潮尤為顯著。根據多個媒體報導,包括Yahoo新聞、香港01以及TVB新聞等,截至晚上9時,已有61萬多人次出境,而截至下午4時,出境人次已超過45.4萬。其中,羅湖口岸的出境人次最多,達到近9萬人次,其次是落馬洲口岸和深圳灣口岸。這表明,羅湖口岸仍然是香港與內地之間的主要交通樞紐,也是許多香港市民回鄉祭祖的首選路線。
國家移民管理局也預計,今年清明節假期全國口岸日均出入境將達21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約21%。這顯示了整體出入境人流的增長趨勢,也反映了疫情後人員流動的逐步恢復。清明節期間的出境人潮,不僅是家庭團聚和祭祖的體現,也為香港與內地的經濟交流帶來了積極影響。
口岸壓力與應對措施
龐大的出境人潮也給各口岸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為了應對人潮,入境處已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增加人手、加開通關通道、優化通關流程等。儘管如此,各口岸仍然出現了排隊等候的情況。香港01的報導指出,出境方面,羅湖口岸的出境人次最多,超過3萬人次,其次是機場和深圳灣口岸。入境方面,最多人經落馬洲支線入境,超過1萬7千人次,其次是西九龍高鐵站和羅湖口岸。
為了方便市民出行,各口岸也加強了資訊發布,及時更新通關情況,提醒市民合理安排出行時間。此外,一些口岸還提供了免費Wi-Fi和充電服務,方便市民在等候期間使用。儘管通關過程可能比較緩慢,但大多數市民都表示理解,並積極配合口岸人員的工作。
清明節的文化意義與未來展望
清明節不僅是一個祭祖的節日,也是一個緬懷先人的節日。在這個節日裡,人們通過掃墓、獻花、燒紙錢等方式,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和敬意。清明節的文化意義,在香港社會中仍然非常重要。許多香港市民都非常重視清明節,並會盡力抽時間回鄉祭祖。
隨著香港與內地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清明節回鄉祭祖的現象將會更加普遍。未來,隨著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和通關流程的優化,相信出境通關會更加便捷高效。同時,也希望各口岸能夠繼續加強合作,共同應對人潮壓力,為市民提供更好的出行體驗。清明節作為傳統節日,將繼續在維繫親情、傳承文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