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法》35周年:譚耀宗談港經濟成就與國家支持

《基本法》在香港行之有效:經濟成就與國家支持

《基本法》自1997年施行以來,一直是香港社會的基石,也是確保香港繁榮穩定的關鍵。今年適逢《基本法》頒布35周年,各界紛紛回顧其在香港的實踐與影響。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譚耀宗指出,《基本法》在香港行之有效,帶領香港創造了許多經濟成就,而這些成就背後,實質上離不開國家的支持。本文將深入探討《基本法》在香港的具體應用、其帶來的經濟效益,以及國家支持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並對香港的未來發展進行展望。

《基本法》框架下的香港經濟發展

《基本法》確立了香港的高度自治權,並維持了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自由經濟政策。這為香港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在《基本法》的框架下,香港得以繼續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國際投資和人才。香港的經濟成就,例如其穩定的金融體系、自由的貿易環境以及高效的政府服務,都與《基本法》所保障的制度環境密不可分。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的經濟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香港也面臨過多次經濟挑戰,例如亞洲金融風暴、SARS疫情以及近年來的社會動盪。然而,在每一次挑戰面前,《基本法》所提供的制度框架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幫助香港迅速恢復並繼續發展。例如,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香港政府能夠迅速採取措施,穩定金融市場,並最終成功度過危機,這與《基本法》所賦予的財政自主權密不可分。

此外,《基本法》也為香港與內地之間的經濟合作奠定了基礎。通過《基本法》的規定,香港得以在保持自身制度優勢的同時,與內地建立緊密的經濟聯繫。這種合作不僅為香港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也為內地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例如,CEPA(更緊密的經貿關係安排)的簽訂,為香港企業進入內地市場提供了便利,促進了香港與內地之間的貿易和投資。

國家支持:香港經濟發展的堅強後盾

譚耀宗強調,香港的經濟成就離不開國家的支持。這不僅體現在國家在政策層面的支持,也體現在國家在資金、技術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自回歸以來,國家一直高度重視香港的發展,並通過各種方式為香港提供支持。

例如,國家在金融方面對香港的支持,使得香港能夠繼續保持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國家允許人民幣在香港自由兌換,並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人民幣國際化樞紐,這為香港的金融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此外,國家還通過滬港通、深港通等機制,促進了香港與內地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為香港的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在人才方面,國家也積極支持香港吸引和培養人才。通過各種人才交流項目,香港得以從內地引進大量的優秀人才,彌補了自身在某些領域的人才短缺。同時,國家也鼓勵香港的年輕人到內地學習和工作,增進香港與內地之間的交流和合作。

《基本法》與香港的未來發展

展望未來,《基本法》將繼續在香港的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隨著國家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影響力的不斷提升,香港將在國家發展大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香港需要充分利用《基本法》所賦予的制度優勢,加強與內地的合作,積極參與國家發展戰略的實施,例如“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

同時,香港也需要不斷完善自身的法律制度和政策體系,以適應新的發展形勢。這包括加強對《基本法》的學習和研究,提高全社會對《基本法》的認識和理解,以及確保《基本法》的有效實施。此外,香港還需要積極解決自身面臨的社會問題,例如住房問題、貧富差距問題以及社會對立問題,以確保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

總而言之,《基本法》是香港繁榮穩定的基石,也是香港與國家之間的重要紐帶。在新的歷史時期,香港需要繼續堅持“一國兩制”方針,充分發揮《基本法》的作用,加強與內地的合作,積極參與國家發展大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