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喝乳製品 降低痛風風險44%」

乳製品與痛風:飲食策略與最新研究

痛風,一種因尿酸結晶沉積於關節而引起的發炎性疾病,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更可能導致關節損害和腎臟問題。長久以來,飲食控制一直是痛風管理的重要環節。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乳製品在預防和控制痛風方面扮演著意想不到的角色。本文將深入探討乳製品與痛風之間的關聯,分析相關研究結果,並提供實用的飲食建議,幫助痛風患者更好地管理病情。

乳製品如何降低痛風風險?

美國近期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的大型研究,為乳製品與痛風之間的關聯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該研究發現,每天飲用乳製品的人,罹患痛風的機率竟降低高達44%。這項發現顛覆了過去對於乳製品在痛風飲食中的觀念,也引起了醫學界的廣泛關注。

乳製品降低痛風風險的機制,主要歸功於其獨特的成分。研究指出,乳製品中含有的糖巨肽(GMP)和乳脂蛋白G600,能夠促進尿酸的排泄,從而降低血尿酸濃度。此外,乳製品還富含鈣質,鈣質有助於抑制尿酸的吸收,進一步降低痛風發作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低脂牛奶和無糖優格的效果尤為顯著,這可能與其較低的脂肪含量,以及較高的蛋白質含量有關。

然而,並非所有乳製品都具有相同的效果。例如,奶油、起司等高脂肪乳製品,由於脂肪含量較高,可能反而會抑制尿酸的排泄,因此不建議過量攝取。

痛風患者的飲食策略:平衡與適量

除了乳製品之外,痛風患者的飲食控制還應遵循以下原則:

  • 限制高普林食物: 避免攝取過多的紅肉、內臟、海鮮等高普林食物,這些食物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尿酸,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
  • 適量攝取中普林食物: 豆製品、雞肉、豬肉等屬於中普林食物,可以適量食用,但急性發作期應盡量避免。好食課的營養師解析指出,發酵飲品如優酪乳、養樂多等,也屬於中普林食物,可適量攝取。
  • 多喝水: 充足的水分有助於促進尿酸的排泄,建議每天飲用2000毫升以上的水。
  • 避免高果糖飲料: 研究顯示,果糖代謝的過程會產生普林,每天喝1份含果糖飲料,痛風風險增加高達74%。
  • 均衡飲食: 確保攝取足夠的蔬菜、水果、全穀類等,以維持身體的整體健康。

台灣痛風與高尿酸血症2016年診治指引中也提到,飲食控制雖然可以降低血尿酸濃度,但效果有限,通常只能下降約1.0 mg/dL左右。因此,對於血尿酸值較高的患者,可能仍需要藥物治療。

展望與反思:個性化飲食與生活方式

雖然乳製品在預防和控制痛風方面具有潛力,但並非所有人都適用。每個人的身體狀況、生活習慣、飲食偏好都不同,因此,制定個性化的飲食計畫至關重要。

除了飲食之外,適量運動、維持健康的體重、規律作息等生活方式的調整,對於痛風的預防和控制也同樣重要。消費者委員會指出,適量運動不但可幫助維持健康的體重,更可減少患上痛風的風險及預防痛風發作。香港01也提到,吃飯時間不規律會影響尿酸代謝,增加發生痛風的風險,因此定時定量吃非常重要。

未來,隨著醫學研究的深入,我們對於痛風的了解將會更加全面。透過結合飲食控制、藥物治療、生活方式調整等多方面的策略,相信能夠幫助更多的痛風患者有效管理病情,提升生活品質。同時,也提醒大家,在調整飲食習慣之前,最好諮詢專業的醫師或營養師,以確保飲食計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