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務署署長:審慎研究水費調整,鼓勵節約用水

香港水費檢討持續進行,水務署署長邱國鼎表示目前仍在審慎研究,目標是讓用水者自付,並鼓勵節約用水。長久以來,香港的水費制度備受關注,尤其是在近30年未有加價的背景下,成本回收率連年下跌。本文將深入探討香港水費檢討的背景、現況及可能方向,並分析其對市民生活及水資源管理的影響。

香港的水務系統歷史悠久,但其水費結構卻長期維持不變。自1995年以來,香港的水費並未調整,這使得水務署在水資源管理和基礎設施維護方面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根據香港大學水資源中心的報告,水費檢討的必要性在於彌補成本回收率的下降,並促進更有效率的水資源利用。水務署的數據顯示,配水庫通常位於高地,以確保不同高度的地區都能獲得穩定的供水,但老化的水管在高水壓下容易出現問題,加上土地沉降等因素,更增加了維護成本。

水務署署長邱國鼎近期表示,水費檢討是一個複雜的議題,需要審慎處理。他強調,檢討水費的基礎是「用者自付」原則和收回成本,同時也需要考慮市民的負擔能力。邱國鼎更指出,水費調整的考量並非僅僅取決於東江水的加價,而是需要綜合評估各種因素。這表明政府在水費檢討中力求平衡各方利益,既要確保水務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又要保障市民的基本權益。然而,如何具體落實「用者自付」原則,以及如何制定合理的收費標準,仍然是當前水費檢討的核心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的水資源主要依賴進口,其中大部分來自廣東省的東江水。根據立法會的會議紀要,早在2011年,廣東省東江流域水資源分配方案已對供應東江水予香港及廣東省其他城市作出協調。長遠而言,供港東江水的最終分配量將受到該方案的影響。因此,東江水的價格變動無疑會對香港的水費產生直接影響。此外,Civic Exchange的報告指出,如果高耗水量用戶無需承擔相應的責任,水資源改革將會面臨困難。這意味著,水費檢討不僅要考慮成本回收,更要鼓勵節約用水,並對浪費水資源的行為進行適當的懲罰。水務署2023/24年度報告也強調了「革新水務• 成就社區」的理念,體現了其對水資源管理宏觀策略和方針的重視。

總而言之,香港水費檢討是一項複雜而重要的課題,它不僅關乎水務系統的財務可持續性,更關係到香港整體的水資源安全。政府需要審慎權衡各方利益,制定合理的收費標準,並加強市民的節水意識。未來,香港應積極探索多元化的供水途徑,例如海水淡化、雨水收集等,以減少對東江水的依賴。同時,也應加強與廣東省的合作,共同推動區域水資源的共享和可持續利用。水費檢討的最終目標,應是建立一個公平、高效、可持續的水務系統,為香港的長遠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