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季惟分享照顧父母至終,體悟「對自己好」的重要性,並曝光身後事安排

方季惟的人生經歷,如同許多默默奉獻的女性一般,在家庭與自我之間不斷權衡。她大半輩子投入照顧年邁的父母,經歷了父親的癌症過世,以及母親的憂鬱與失智,直到相依為命的愛犬離世,才真正面臨孑然一身的境況。在漫長的照護過程中,她不僅承受了身心的疲憊,更在與親人告別的悲痛中,體悟了生命的真諦,並開始思考如何對自己好,以及如何安排自己的人生。方季惟的故事,引發了社會對於高齡照護、自我實現以及面對生命終局等議題的關注。

方季惟的經歷,深刻地反映了台灣社會普遍面臨的家庭照護困境。隨著人口老化,越來越多的家庭需要面對親人罹病或失能的挑戰。她從小到大扛起家計,照顧癌症的父親和憂鬱失智的母親,近二十年的時間幾乎都奉獻在照護上。這段經歷讓她體會到,照顧親人雖然是孝道,但同時也需要照顧好自己。她曾坦言,在照顧父母的過程中,常常感到身心俱疲,甚至忽略了自己的需求。然而,她並沒有因此放棄,而是選擇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學習如何與親人的疾病共存,並在照顧的同時,尋找自己的精神寄託。這種堅韌與無私的奉獻精神,令人敬佩。康健雜誌在2019高齡論壇中,方季惟以「最好的幸福」為題,分享了她罹癌後對生命的體悟,以及照顧生病父母的種種情緣牽掛,引起了許多共鳴。

除了家庭照護的壓力,方季惟的人生也經歷了事業上的起伏。在年輕時,她以「永遠的軍中情人」的形象紅極一時,然而在事業巔峰時卻罹患癌症,不得不淡出歌壇。之後,為了照顧父母,她更長時間地遠離了舞台。儘管如此,她並沒有完全放棄演藝事業,而是選擇在公益活動和戲劇演出中偶爾露面。這種對演藝事業的堅持,以及對公益的熱忱,展現了她多方面的才華和魅力。天下雜誌曾報導,方季惟在照顧雙親的過程中,過著長期半夜不能睡、與焦慮共存的生活。然而,她並沒有因此沉溺於負面情緒,而是選擇積極面對,並在照顧父母的同時,努力尋找自己的生活重心。她曾表示,照顧父母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幸福,因為這讓她有機會陪伴親人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路程。

在經歷了親人的離世和愛犬的過世後,方季惟開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她選擇前往西藏,尋找內心的平靜和自我。在西藏,她學習佛法,體驗不同的文化,並逐漸領悟到生命的無常和珍貴。她表示,在面對至親的離去時,最重要的是學會放下,並祝福他們在另一個世界安好。她也開始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並積極安排自己的後事。LINE TODAY的報導中提到,方季惟會回應那些失去親友的朋友,鼓勵他們有生命力地面對悲傷,因為她深知面對至親的離開,那種悲傷是無法想像的。她也將自己的經歷分享給更多的人,希望能夠幫助那些正在經歷類似困境的人們。方季惟的經歷,提醒我們,在照顧他人的同時,也要記得照顧好自己,並在生命的旅程中,不斷尋找自己的價值和幸福。她已安排好自己的後事,這不僅是對生命的尊重,也是對親人的愛與責任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