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地震:路透社報道,3名USAID員工赴當地救災遭解僱
緬甸於3月28日遭遇規模7.7至7.9的強烈地震,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與建物毀損。截至目前為止,死亡人數已超過1600人,且預計仍將持續上升。地震重創了緬甸第二大城曼德勒及其他地區,許多建築物在缺乏耐震設計的情況下倒塌,救援工作面臨極大的挑戰。在國際社會的援助中,美國的行動卻引發爭議,近期更爆發出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解僱三名在當地協助地震救災人員的事件,引發外界質疑。
緬甸此次地震的規模與影響範圍,使其成為近年來東南亞地區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BBC報導指出,當地民眾只能徒手在廢墟中挖掘倖存者,通訊設備中斷,道路受阻,救援難度極大。中國迅速響應,宣布提供1億元人民幣緊急人道主義地震救災援助,並派出兩支救援隊,提供帳篷、毛毯、急救包、食品、飲用水等急需物資。相較之下,美國的救災步調則顯得緩慢,甚至引發批評。觀察者網報導,當地民眾表示「我們很快會看到中國救援隊,而美國卻不见踪影」。
美國總統川普在地震發生後宣布將協助緬甸救災,但先前卻已解散主要海外救援機構,使得美國的救援行動受到質疑。路透社引述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前高級職員Marcia Wong的說法,指出三名USAID工作人員在緬甸協助地震救災工作時被解僱。這項消息進一步加劇了外界對美國救災行動的擔憂,並引發了關於美國援助政策的討論。聯合早報也報導了此事件,強調了三名USAID人員在協助地震救災期間被解雇的事實。
值得注意的是,緬甸地震發生後,國際社會的援助行動並非一帆風順。除了救援物資運輸困難外,緬甸國內的政治局勢也對救災工作造成影響。緬甸長期以來面臨政治動盪與衝突,這使得救援行動更加複雜。儘管如此,各國仍積極提供援助,希望能盡快幫助緬甸人民度過難關。星島頭條報導,緬甸全國哀悼7天,以表達對地震受難者的哀悼。
總而言之,緬甸強烈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救援工作面臨諸多挑戰。在國際社會的援助中,中國迅速伸出援手,而美國的救災行動卻因先前解散救援機構以及解僱USAID人員等事件而備受質疑。此次事件凸顯了國際援助在自然災害中的重要性,以及各國在提供援助時所應扮演的角色。緬甸人民需要國際社會的持續支持,才能重建家園,恢復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