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與睡前食物選擇助眠 營養師推薦4種食物改善腸道健康

腸道健康與睡眠品質息息相關,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飲食不規律,容易導致腸道失衡,進而影響睡眠。營養師指出,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大腦」,它不僅負責消化吸收,更與情緒、睡眠等生理機能密切連結。透過飲食調整,改善腸道環境,就能有效提升睡眠品質。本文將深入探討腸道健康與睡眠的關係,並介紹有助於睡眠的食物選擇及飲食建議。

腸道菌群的失衡會直接影響睡眠激素的分泌。褪黑激素和血清素是調節睡眠與情緒的重要激素,而這些激素的合成與腸道菌群息息相關。當腸道健康受損,菌群失衡時,激素分泌就會受到影響,導致入睡困難、睡眠淺斷等問題。水溶性纖維是改善腸道健康的關鍵,它能提供腸道益生菌生長的養分,促進腸道蠕動,維持腸道菌群的平衡。因此,在飲食中增加水溶性纖維的攝取,有助於改善腸道環境,進而提升睡眠品質。常見的水溶性纖維食物包括燕麥、豆類、蘋果、柑橘類水果等。

除了水溶性纖維,特定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也能幫助改善睡眠。例如,富含色胺酸的食物,如牛奶、香蕉、菠菜等,色胺酸是合成血清素和褪黑激素的前驅物質,有助於安定心神、鎮靜情緒,促進睡眠。維生素B6也能促進色胺酸轉化成血清素,調節人體的生理時鐘。此外,含有鎂的食物,如深綠色蔬菜、堅果、全穀類等,鎂有助於放鬆肌肉、舒緩神經系統,改善睡眠品質。晚間適量攝取富含這些營養成分的食物,能為睡眠做好準備。台灣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也指出,晚上吃一些澱粉、蛋白質對於睡眠具有幫助,可以適量補充富含抗性澱粉的食物如薯仔、芋頭、番薯等。

然而,並非所有食物都適合在睡前食用。有些食物可能會刺激胃酸分泌,影響睡眠。例如,辛辣刺激的食物、油膩的食物、含咖啡因的飲料等,都應避免在睡前食用。此外,高糖分的食物雖然能短暫提升血糖,但隨之而來的血糖快速下降,反而可能導致睡眠中斷。營養師建議,睡前應避免攝取容易引起胃酸倒流的食物,如巧克力、柑橘類水果、番茄等。同時,也要注意飲食時間,避免在睡前過於飽食,以免影響消化,進而影響睡眠。研究也顯示,B群雖然對身體有益,但對某些人來說,晚上吃B群反而可能導致失眠,因此應根據個人體質調整飲食。

總而言之,腸道健康與睡眠品質的關係密不可分。透過調整飲食結構,增加水溶性纖維、色胺酸、鎂等營養成分的攝取,並避免在睡前食用刺激性食物,就能有效改善腸道環境,提升睡眠品質。除了飲食調整,規律作息、適度運動、保持心情愉悅等,也是維持良好睡眠的重要因素。未來,隨著對腸道菌群研究的深入,相信將有更多針對改善睡眠的飲食策略被開發出來,幫助更多人擺脫失眠困擾,擁有健康美好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