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力量推動器官捐贈 期待更多人參與」

香港社會正積極推動器官捐贈,多個機構攜手合作,冀望提升公眾對器官捐贈的認知,鼓勵更多人參與,為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帶來生的希望。儘管近年登記數字有所上升,但與其他國家地區相比,香港的器官捐贈率仍有提升空間。本文將深入探討香港推動器官捐贈的現況、面臨的挑戰,以及未來發展方向。

香港的器官捐贈工作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各方力量正積極投入推廣。關懷力量慈善機構於2025年4月宣布推動器官捐贈計劃,旨在提升公眾意識,鼓勵更多人參與。同時,香港醫學會也積極舉辦「春耕行動」,透過舉辦活動和步行等方式,向公眾宣傳器官捐贈的重要性。此外,政府部門也持續進行宣傳教育,例如在伊利沙伯醫院和瑪嘉烈醫院等地舉辦推廣活動,並鼓勵各機構簽署《器官捐贈推廣約章》,共同支持推動器官捐贈。根據最新數據,截至2025年3月,本港器官捐贈中央登記名冊數字已接近40萬人,創下歷史新高,顯示公眾對器官捐贈的接受度正在提高。

然而,儘管登記數字上升,香港的器官捐贈率仍然偏低。衞生官員指出,目前本港仍有超過2,600名器官衰竭患者在等待器官移植,供需差距仍然巨大。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公眾對器官捐贈的認識不足,存在許多誤解和疑慮。例如,部分人擔心捐贈器官會影響遺體完整性,或者害怕死後會感到痛苦。此外,部分人可能對器官捐贈的流程不了解,或者對醫療機構的信任度不足。針對這些問題,需要加強宣傳教育,消除公眾疑慮,並建立完善的器官捐贈系統,確保捐贈過程的透明和公正。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香港也開始出現跨境器官捐贈的案例,例如成功為8個月大的女嬰祈祈完成心臟移植手術,這為器官移植帶來了新的希望,也突顯了加強區域合作的重要性。

為了進一步推動器官捐贈,除了加強宣傳教育外,還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首先,可以考慮修改相關法律法規,簡化器官捐贈的流程,提高效率。其次,可以加強對醫療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對器官捐贈的認識和專業技能。此外,可以鼓勵更多社會團體參與到器官捐贈的推廣工作中來,形成合力。值得關注的是,有調查顯示,香港只有四成七的中學生願意在離世後捐贈器官,顯示年輕一代對器官捐贈的認知仍然不足。因此,需要針對年輕人開展更有針對性的宣傳教育活動,例如在學校開設相關課程,或者透過社交媒體等平台進行宣傳,讓他們了解器官捐贈的意義和價值。同時,也需要鼓勵更多受助者分享他們的經歷,讓更多人看到器官捐贈所帶來的希望和改變。

總而言之,推動器官捐贈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透過持續的宣傳教育、完善的法律法規、專業的醫療團隊以及廣泛的社會參與,相信香港的器官捐贈率一定會不斷提高,為更多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帶來生的希望。未來,可以考慮建立更完善的低空運輸綠色通道,以加快器官運輸速度,提高移植成功率。同時,也需要加強國際合作,學習其他國家地區的成功經驗,共同推動器官捐贈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