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青年商會與德力強食品合作推動廚餘再生永續循環教育

花蓮近年來積極推動永續發展,尤其在食農教育與資源循環利用方面,展現了令人矚目的成果。花蓮青年商會與德力強食品的合作,更將廚餘再生的概念推向新的高度,從源頭打造永續循環的食農教育模式。這不僅為花蓮的環境保護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台灣其他地區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參考。

廚餘再生:從問題到資源的轉變

過去,廚餘一直是環境保護的一大難題。大量的廚餘不僅佔用土地資源,還會產生惡臭和有害氣體,對環境和居民的生活造成影響。然而,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和技術的進步,廚餘不再被視為單純的廢棄物,而是可以轉化為寶貴資源的潛力。德力強食品在廚餘處理方面扮演了關鍵角色,其創新的「三站式」模式,將廚餘進行現場分流、處理與資源轉換,有效解決了傳統廚餘處理的痛點。透過此模式,廚餘可以轉化為再生蔬菜、永續雞蛋與可燃氣,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大幅減少了環境污染。花蓮環境保護局也積極推動廚餘堆肥示範點,涵養大地,更進一步強化了廚餘資源化的效益。

花蓮食農教育:打造永續生菜生態圈

花蓮不僅在廚餘處理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在食農教育方面也走在前列。花蓮縣政府積極推動永續發展,將環境教育和食農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並連續獲得媒體評鑑食農教育五星縣市的肯定,更是在全台首屈一指。邦富雅公司以「循環永續的花蓮無毒生菜生態系」為主題,透過轉化廚餘為堆肥,並應用於無毒生菜種植,打造具有在地特色與永續價值的綠色經濟模式。這種模式不僅提供了消費者安全、健康的食材,也促進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花蓮食農博覽會的舉辦,更是推動永續食育的重要平台,透過攤位展示和活動體驗,讓民眾深入了解食農的重要性,並鼓勵大家參與到食農活動中來。

青年力量的參與與未來展望

花蓮青年商會的參與,為廚餘再生和食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青年商會成員與家眷深入了解廚餘處理流程,並親手採收由廚餘再生轉化資源栽種的小白菜,體驗「從廚餘到餐桌」的綠色食農教育路徑。這種親身體驗式的教育方式,更能讓參與者深刻理解資源循環的重要性,並激發他們對環境保護的熱情。此外,花蓮縣府也積極與歐商大廠合作,超前佈署永續商機,為花蓮的永續發展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展望未來,花蓮在廚餘再生和食農教育方面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可以進一步加強技術研發,提高廚餘轉化效率,擴大再生資源的應用範圍。同時,也應加強食農教育的推廣,讓更多的民眾了解食農的重要性,並鼓勵大家參與到食農活動中來。透過政府、企業和民間團體的共同努力,相信花蓮一定能夠成為台灣永續發展的典範,為台灣的環境保護和農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此外,結合AI技術與ESG永續報告書系統,將有助於更精準地追蹤和評估永續發展的成效,為花蓮的永續發展提供更科學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