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人士入境便利計劃首次發出逾40邀請」

清明假期後,內地與香港的跨境人流顯著增加,不僅創下新高,也反映出疫情後兩地經濟和人員交流的復甦。近期,一系列便利措施的推出,更進一步促進了跨境人流的暢通,其中,東盟十國特邀人士入境便利計劃的實施,以及對跨境貨車司機入境要求的放寬,都為區域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些政策的具體內容、影響以及未來發展趨勢。

首先,清明假期期間,內地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員達207.1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近兩成。更令人矚目的是,全國跨區人員流動量高達約7.9億人次,創下清明假期出行量的新高。這數據不僅顯示了中國國內旅遊市場的強勁復甦,也預示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回暖。清明假期作為重要的傳統節日,人們返鄉祭祖、出遊度假的需求旺盛,加上交通運輸的便利化,共同推動了這波出行高峰。

其次,為進一步促進香港與東盟國家的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香港政府於3月18日正式實施了「特邀人士入境便利計劃」。該計劃主動邀請為香港經濟帶來貢獻、來港出席重要活動的東盟人士,提供包括自助通關服務在內的一系列出入境便利措施。律政司和商經局將率先發出邀請,入境處則設立專櫃處理相關申請。此舉旨在吸引更多東盟商務人士和專業人才來港,為香港經濟注入新的動力。根據香港政府新聞網的報導,行政長官李家超強調,此計劃是增加入境旅客相關措施之一,體現了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並加強與東盟各國合作的決心。值得注意的是,特邀人士身份有效期限為三年,即使申請人暫時沒有來港計劃,也可以先行申請,為未來出行做好準備。

此外,跨境貨車司機的入境政策也迎來了放寬。自4月1日起,跨境貨車司機只需提供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即可進入內地。此舉恢復了所有跨境貨車司機恢復入境內地工作的資格,有效緩解了跨境運輸的壓力,保障了供應鏈的穩定。此前,由於疫情影響,跨境貨車司機的入境要求較為嚴格,導致運輸效率下降,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政策的調整,不僅有利於跨境貿易的發展,也有助於促進兩地經濟的互聯互通。

總而言之,清明假期期間的跨境人流創新高,以及一系列便利措施的推出,都反映了中國在疫情後積極復甦,並加強與周邊國家和地區合作的決心。東盟特邀人士入境便利計劃的實施,將有助於吸引更多東盟投資和人才,促進香港經濟多元化發展。而對跨境貨車司機入境要求的放寬,則將保障跨境貿易的順暢進行,為區域經濟的繁榮貢獻力量。展望未來,隨著更多便利措施的推出,以及兩地經濟的持續復甦,預計跨境人流將繼續保持增長趨勢,為區域合作帶來更多機遇。同時,也需要關注可能出現的挑戰,例如口岸壓力、檢疫要求等,並及時調整政策,確保跨境人流的暢通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