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女士減肥過度引發貧血 竟是因為不吃這種食物」

35歲女減肥減到嚴重貧血竟是「不吃這1食物」惹禍

現代社會對身材的追求日益增長,減肥成為許多人的共同目標。然而,過度追求纖瘦,甚至採取極端飲食方式,卻可能對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近期便有35歲女性因減肥過度,導致嚴重貧血,而罪魁禍首竟是飲食中缺乏某種關鍵食物。這起事件再次敲響警鐘,提醒大眾減肥應以健康為前提,切勿為了追求快速效果而犧牲身體機能。

均衡飲食是健康的基石

減肥的根本原理在於能量攝取低於能量消耗,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隨意限制飲食種類。陳姿婷醫師強調,均衡飲食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是預防慢性貧血的關鍵。許多人在減肥過程中,為了減少熱量攝取,會大幅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甚至完全不吃。然而,這種做法往往會導致營養失衡,長期下來可能引發各種健康問題。營養師侯沂錚也指出,健康減重的關鍵在於減少攝取過量的精製糖、精緻澱粉,而非完全不攝取碳水化合物。

貧血的成因複雜,但飲食中的鐵質攝取不足是常見的原因之一。瘦肉、深綠色蔬菜、豆類等富含鐵質的食物,是維持身體正常機能不可或缺的。此外,攝取足夠的維生素C可以促進鐵質的吸收,進一步改善貧血狀況。因此,在減肥過程中,應確保飲食中包含足夠的鐵質和維生素C,切勿為了追求纖瘦而忽略了這些重要的營養素。

減肥迷思與健康風險

除了對碳水化合物的錯誤認知外,許多人也存在著其他減肥迷思。例如,有些人認為少食多餐可以提高新陳代謝,加速減肥。然而,香港01報導指出,少食多餐反而容易導致大肚腩,因為頻繁進食會刺激胰島素分泌,促進脂肪堆積。此外,過度節食也可能導致新陳代謝下降,使減肥效果適得其反。

更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體重下降,也並不代表身體健康。女孩們應小心,即使體重減輕,膽固醇也可能過高。戴岑樺建議,在零食、甜食的「精緻糖」部分要比較少量的攝取,增加一些水溶性膳食纖維的食物包含,麥片、燕麥、茄子、蘋果、香蕉等,並減少攝取紅肉以用「白肉」代替。

健康減重,從飲食和運動做起

健康的減重方式應以飲食控制和適度運動為基礎。在飲食方面,應遵循均衡飲食的原則,確保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同時,應減少攝取高熱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並增加蔬菜、水果和全穀類的攝取量。在運動方面,應選擇自己喜歡且適合的運動方式,並持之以恆地進行。

除了飲食和運動外,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至關重要。充足的睡眠、適度的休息、以及良好的情緒管理,都有助於維持身體健康,促進減肥效果。綜藝節目《健康2.0》也強調,探索健康的秘訣需要專業的指導和持續的努力。主持人鄭凱云、江坤俊、韋汝以及各領域專業來賓群,致力於為觀眾提供最值得信賴的健康資訊。

總而言之,減肥是一項需要謹慎對待的課題。切勿盲目追求快速效果,而忽略了身體健康。透過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達到健康減重的目標,並擁有更美好的生活品質。未來,我們應更加重視健康教育,破除減肥迷思,讓更多人了解正確的減肥觀念,遠離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