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中國有意達成協議,但面臨起步難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近期頻頻就貿易議題發聲,尤其針對與中國的關係,其言論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特朗普表示,中國方面確實有意願與美國達成協議,但卻苦於不知如何啟動談判進程。這一表態,以及他與多國領導人的互動,正為全球貿易格局帶來新的變數。

特朗普的發言並非孤例。他不僅在社交媒體上公開表示中國的訴求,更在與韓國總統崔相穆的通話中提及此事。據工商時報報導,特朗普明確指出,美國正在等待來自中國的來電,並對最終達成協議抱持樂觀態度。這種主動釋放善意,同時又強調掌握主動權的策略,體現了特朗普一貫的談判風格。他似乎有意利用美國的強勢地位,迫使中國在貿易談判中做出讓步。然而,這種策略能否奏效,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的言論與當前中美關係的複雜性形成鮮明對比。儘管雙方在貿易、科技等領域存在激烈的競爭,但彼此之間也存在著高度的經濟相互依賴。正如Yahoo財經報導,北京方面認為,在展開正式談判之前,必須先在其他層面取得進展,甚至不排除採取強硬手段,以應對美國的壓力。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指出,中方認為美國率先挑起了爭端,因此需要先「打一仗」才能坐下來談判。這種觀點反映了中國在面對美國壓力時的強硬姿態,也暗示著中美關係的改善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此外,特朗普還計劃擴大煤炭開採,尋求煤電為人工智能供能,重振化石燃料產業,這也可能成為中美貿易談判中的一個潛在摩擦點。

另一方面,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也持續影響著全球貿易格局。他曾暗示,如果能夠降低關稅,就能在短時間內與其他國家達成協議。這種快速達成協議的期望,與實際的談判過程往往存在差距。正如香港01報導,特朗普認為15分鐘內就能達成協議,這對於一般的談判來說顯然是不現實的。然而,特朗普的這種自信和強硬態度,也給其他國家帶來了壓力,促使他們更加積極地與美國展開談判。在特朗普的影響下,許多國家都在權衡如何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與美國建立更為穩定的貿易關係。回擊特朗普關稅政策的中國,也採取了對等措施,展現了其維護自身利益的決心。

總而言之,特朗普對中美貿易關係的看法,以及他與各國領導人的互動,正在深刻影響著全球貿易格局。儘管中國方面表達了達成協議的意願,但雙方在談判策略和利益訴求上仍存在明顯分歧。未來中美關係的走向,將取決於雙方能否找到一個平衡點,在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共同應對全球貿易挑戰。特朗普的強硬姿態和快速達成協議的期望,為中美貿易談判增添了更多的不確定性,也使得全球貿易格局的未來充滿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