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揭露新型詐騙:冒用官方熱線,謊稱貨件藏禁品

近期香港出現一波以冒充海關名義進行詐騙的電話,手法層出不窮,令不少市民感到憂慮。騙徒利用偽冒海關熱線號碼的電話,謊稱市民的貨件或郵件被檢測出藏有違禁品,藉此引誘受害者提供個人資料或進行金錢交易。香港海關已多次發出警示,呼籲市民提高警覺,切勿輕信來電者的說法。

自2021年10月起,香港海關便接獲多宗市民投訴,反映收到來電顯示為海關一般查詢熱線(2815 7711)的懷疑詐騙電話,甚至有來電號碼與海關熱線完全相同。騙徒通常自稱為海關人員,聲稱當事人有快件或貨物因被發現藏有違禁品而被海關扣查,並要求受害者提供個人資料,例如身份證號碼、銀行帳戶等,以進行「調查」。更甚者,騙徒會將電話轉駁至自稱境外執法機關的人員,進一步施加壓力,要求受害者提供資金以「解決問題」。這種詐騙手法不僅針對香港本地市民,也可能波及海外居民。

值得注意的是,騙徒的手法不斷演變,除了使用與海關熱線相同的號碼外,也可能使用其他本地流動電話號碼進行詐騙。因此,市民在接聽來電時,即使來電顯示的號碼看似可信,仍需保持高度警惕。香港海關強調,海關在處理案件時,不會通過電話要求市民提供個人資料或進行金錢交易。如果市民接收到可疑電話,應立即掛斷,並向海關舉報。此外,市民應避免隨意點擊不明連結或下載可疑檔案,以防個人資料被盜取。

為有效應對這類詐騙行為,香港海關已採取多項措施,包括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市民的防騙意識;與電訊公司合作,追蹤詐騙電話的來源;以及與執法機關合作,打擊詐騙犯罪。海關呼籲市民積極參與防騙工作,共同維護社會治安。市民如懷疑接獲詐騙電話,可致電海關舉報熱線(182 8080 / 2545 6182)或向警方舉報。同時,海關也提醒市民,要時刻保持警惕,不輕信陌生來電,保護好個人資料,以免成為詐騙分子的受害者。類似的詐騙手法早有先例,例如2015年上海海關也曾接到市民舉報,有不法分子冒充海關工作人員進行電話詐騙,謊稱有違禁包裹滯留。因此,這類詐騙行為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犯罪手段,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總而言之,冒充海關進行詐騙的電話案件在香港持續發生,騙徒的手法日益精巧,市民務必提高警惕,切勿輕信來電者的說法。香港海關已採取多項措施應對詐騙行為,並呼籲市民積極參與防騙工作。透過加強宣傳教育、提高防騙意識、以及及時向海關或警方舉報,我們可以共同打擊詐騙犯罪,維護社會治安,保障市民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