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否認關稅戰損經濟 稱美國每日靠關稅獲利663億元
美國前總統川普近期頻頻提及其關稅政策,並宣稱美國透過關稅「每天賺進20億美元」,此言論引發廣泛關注與討論。面對外界對其關稅政策的批評,川普不僅堅定立場,更暗示日本與南韓可能因關稅問題派代表團赴美磋商。本文將深入探討川普關稅政策的背景、影響,以及其對全球貿易秩序的衝擊,並分析其政策的實際效果與未來走向。
川普的關稅政策,最初是為了糾正美國與中國間長期的貿易逆差,並重振美國製造業而提出的。他認為,透過對進口商品徵收關稅,可以降低美國對外國商品的依賴,鼓勵國內生產,進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2018年,川普政府開始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開啟了長達數年的中美貿易戰。此舉不僅對全球貿易產生了深遠影響,也引發了對全球經濟增長前景的擔憂。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2019年5月,川普宣布對價值約20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徵收25%的關稅,進一步升級了貿易戰的強度。
然而,川普的關稅政策並非毫無爭議。許多經濟學家和業界人士認為,關稅雖然可能在短期內保護國內產業,但長期來看,會導致物價上漲、供應鏈中斷,甚至引發貿易報復,最終損害美國自身的利益。華爾街的精英們對川普推出關稅的傲慢和混亂感到憤怒,認為其政策導致美股在短時間內蒸發數萬億美元。Yahoo財經指出,川普的關稅政策如同「霸凌華爾街」,對美國經濟造成了潛在的「經濟核冬」風險。此外,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也波及到其他國家,例如台灣,在2024年4月2日,川普宣布對貿易夥伴徵收「對等關稅」,對台灣出口造成衝擊,甚至影響了台灣的GDP。永豐金證券的分析指出,此舉可能對台灣經濟造成顯著的負面影響。
儘管如此,川普仍堅信其關稅政策的有效性,並在近期多次公開聲稱關稅為美國帶來了巨大的收入。他強調,美國「每天靠關稅賺進20億美元」,並以此作為支持其政策的依據。然而,這種說法受到了質疑。事實上,關稅收入並非直接等同於經濟利益,關稅收入的增加往往伴隨著進口減少,這可能導致國內企業面臨更高的生產成本和更少的選擇。此外,關稅收入的分配和使用也存在爭議,並不能完全抵消關稅帶來的負面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川普的立場似乎有所鬆動,最新說法顯示其對關稅政策的態度已有所調整。經濟日報報導,川普表示,約有70國與美國展開關稅協商,如果他們的提案切實可行,美國將考慮調整關稅政策。
總而言之,川普的關稅政策是一把雙刃劍,既有保護國內產業、糾正貿易失衡的潛力,也存在引發貿易衝突、損害全球經濟的風險。儘管川普堅稱關稅為美國帶來了巨大的收入,但其政策的實際效果仍存在爭議。在全球貿易秩序面臨重塑的背景下,川普的關稅政策不僅影響了中美關係,也對全球貿易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未來,美國政府應謹慎權衡各方利益,尋求更加平衡和可持續的貿易政策,以促進全球經濟的共同繁榮。同時,各國也應加強合作,共同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挑戰,維護多邊貿易體系的穩定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