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務部調查關鍵礦產 國安風險引發關注

美國與中國之間的關稅戰持續延燒,不僅影響全球貿易格局,更牽動著各國的經濟安全。近期,美國商務部考慮對關鍵礦產進行國家安全調查,此舉被視為減少對中國依賴的重要一步。同時,中國也採取反制措施,將部分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顯示雙方在貿易摩擦上的態勢依然嚴峻。本文將深入探討美國對關鍵礦產進行國安調查的背景、目的,以及關稅戰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並展望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

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表示,商務部正在考慮對關鍵礦產進行國家安全調查,旨在評估對中國的依賴程度,並尋找降低風險的方案。此舉的背景,是近年來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尤其是在關鍵礦產領域。這些礦產,如稀土、鋰、鈷等,是製造高科技產品,例如電動汽車、電池、以及軍事裝備的關鍵原料。美國高度依賴中國的這些礦產,使其在國家安全層面面臨潛在的威脅。一旦中國限制或停止對美國的出口,將嚴重影響美國的產業發展和國家安全。因此,美國政府希望通過國家安全調查,找出解決方案,確保關鍵礦產供應的穩定性。

除了國家安全考量,美國的此項舉措也與其國內的產業政策息息相關。美國政府正積極推動「拜登經濟學」,旨在重建美國的製造業,並在綠色能源領域取得領先地位。然而,這些目標的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關鍵礦產的供應。如果美國無法確保關鍵礦產的穩定供應,將阻礙其產業轉型和升級。此外,美國還考慮對中國鈾採購實施禁令,這也反映了其在核能領域對供應鏈安全的重視。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關稅政策也持續調整,近期宣布對華關稅將升至至少104%,顯示其對中國貿易的強硬態度。

另一方面,中國也並非坐以待斃。為回應美國的關稅措施,中國商務部近日宣布將11家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這意味著這些企業在中國的經營活動將受到限制。此舉被視為中國對美國關稅戰的反制,旨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中國政府強調,將根據《對外貿易法》、《國家安全法》及《反外國制裁法》等法律,採取必要措施保護自身利益。此外,中國也正在積極尋求多元化的貿易夥伴,以降低對美國的依賴。例如,中國與東盟國家、非洲國家等建立了更緊密的經貿關係,並加大了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投入,以拓展新的市場和供應鏈。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政府也表示,將根據形勢需要,靈活運用降準、降息等貨幣政策工具,以應對外部衝擊,維護經濟穩定。瑞銀的分析也指出,美國消費者將因關稅戰而需支付逾5.4萬億美元的稅款,顯示關稅對消費需求的負面影響。

綜而言之,美國對關鍵礦產進行國安調查,以及中國的反制措施,都反映了全球貿易格局的深刻變化。關稅戰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國家安全和地緣政治的博弈。未來,全球貿易將更加多元化和區域化,各國將更加重視供應鏈安全和自主可控。美國和中國之間的競爭將持續存在,但雙方也可能在某些領域尋求合作,以避免衝突升級。對於其他國家而言,如何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尋找平衡,維護自身利益,將是一個重要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