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擬徵華船進港費引爭議」
美國政府近期正積極推動一項備受爭議的計劃,旨在對所有進出美國港口的中國製造船舶徵收費用,此舉引發了廣泛關注與反對。最初的設想是透過此舉應對中國在海運、物流和造船領域被視為不公平的貿易行為,並藉此維護美國的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然而,在各方壓力下,特朗普政府目前正考慮調整該計劃,甚至可能延至11月才正式實施。此項政策的調整與反對,不僅反映了美國國內對於貿易政策的複雜考量,也凸顯了全球供應鏈對此政策可能產生的深遠影響。
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表示,將對該計劃作出合理調整,顯示出政府在政策推行過程中,已開始權衡各方利益。最初的計劃草案明確指出,無論船隻的建造地或所懸掛國旗,只要是中國製造的船舶,都將面臨進港費用。此舉意在針對中國在海運領域的競爭優勢,並藉此提升美國本土造船產業的競爭力。然而,此項政策的實施,勢必會增加全球貿易成本,並對依賴中國海運服務的企業造成衝擊。
美國業界對此計劃的擔憂日益增長。東方日報的報導指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昨日起舉行聽證會,討論對中國製船隻徵收進港費的計劃,擬議措施包括對中國製造的船舶每次進入港口收取高達150萬美元的費用。業界普遍認為,此舉將嚴重損害美國的經濟,甚至可能導致「毀滅性」的後果。Yahoo 財經的分析更指出,此政策不僅會影響航運巨頭,更可能波及跨國零售業與製造業鏈條,對全球供應鏈造成衝擊。此外,美國企業也擔心此舉將引發中國的反制,導致貿易摩擦進一步升級。
面對美國的貿易壓力,中國也並未坐以待斃。中國官媒旗下自媒體「玉淵譚天」發表評論,強調中方已做好充分準備,並以11箭齊發的反制措施,堅決反對美國的關稅政策。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更直言,將關稅武器化如同迴旋鏢,終將反噬自身。這些強硬的回應,表明中國對於維護自身貿易利益的決心,以及應對外部壓力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反制措施不僅針對美國的貿易政策,也包括對台海局勢的強硬表態,顯示出中國在多個領域同時展現其戰略意圖。
總而言之,美國擬對所有華船徵進港費的計劃,不僅牽涉到美國國內的經濟和政治考量,也對全球貿易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儘管美國政府正在考慮調整該計劃,但其背後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和對中國的戰略競爭,仍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國際貿易關係的重要變數。面對複雜的國際局勢,各國應秉持開放、合作的態度,共同維護全球貿易的穩定與繁榮,避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措施對全球經濟造成更大的損害。未來,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關係走向,將持續受到全球的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