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私家車服務網售來往內地香港啟德 疑涉非法載客

近年來,隨著香港與內地通往日益頻繁,跨境交通需求不斷增加。然而,近期卻出現網售跨境私家車服務,聲稱提供來往內地及香港啟德的交通服務,引發了對其合法性的關注。此類服務是否涉及非法取酬載客,以及其對現行交通規例的影響,成為社會討論的焦點。本文將深入探討網售跨境私家車服務的相關問題,分析其運作模式、潛在風險,並探討香港運輸署的應對措施,以期為此問題提供更全面的理解。

跨境私家車服務的運作模式與潛在風險

透過網絡平台提供的跨境私家車服務,通常以「包車」或「拼車」的形式運作,聲稱可直接從內地接送乘客至香港啟德,或反之。這種服務模式吸引了部分追求便捷的旅客,但其合法性卻備受質疑。根據香港的法規,跨境私家車必須領有有效的出租汽車許可證,方可從事載客營運。然而,許多網售服務並未明確表明其是否持有相關許可證,或其許可證是否涵蓋跨境服務。

香港運輸署已多次重申,任何未經授權的取酬載客行為均屬違法。若跨境私家車被證實非法營運,運輸署不僅會撤銷涉事車輛的封闭道路通行许可证,更會將案件轉交警方跟進調查。此外,非法營運的私家車通常未投保商業保險,一旦發生交通事故,乘客的權益將無法得到保障。更甚者,部分非法車輛可能存在安全隱患,例如車輛維護不當、駕駛員缺乏專業培訓等,增加了交通安全的風險。

執法部門的應對與監管挑戰

面對網售跨境私家車服務的違規行為,香港運輸署及警方已採取了一系列執法措施。運輸署表示,會密切監察網絡平台上的相關信息,並加強在邊境口岸的巡查力度,以打擊非法取酬載客行為。警方則會根據運輸署提供的線索,展開調查,並對違規車輛及駕駛員進行處罰。

然而,監管網售跨境私家車服務面臨著諸多挑戰。首先,這些服務通常透過隱蔽的網絡平台進行推廣,追蹤其來源及運作模式困難重重。其次,部分駕駛員可能利用虛假身份或車牌,逃避執法部門的追蹤。此外,跨境交通的特殊性,使得執法部門難以全面覆蓋所有可能的違規地點。

立法會的關注與未來展望

香港立法會亦對網售跨境私家車服務的違規問題表示關注。在會議過程中,議員們質詢政府有關規管網約出租汽車平台的研究,以及客貨車及跨境私家車非法載客取酬的營運模式。政府表示,將會檢討相關法規,並考慮提高對非法載客取酬行為的罰則,以加強震懾作用。

未來,香港需要進一步完善跨境交通的監管機制,以應對網售私家車服務帶來的挑戰。一方面,應加強對網絡平台的監管,要求其對平台上提供的交通服務進行審核,確保其符合相關法規。另一方面,應提升執法效率,利用科技手段追蹤違規車輛,並加強與內地執法部門的合作,共同打擊跨境非法營運行為。此外,政府亦應加強對市民的宣傳教育,提高其對非法交通服務的警惕性,鼓勵其選擇合法的交通方式出行。

總而言之,網售跨境私家車服務的出現,暴露了現行交通規例在監管新型交通服務方面的不足。只有透過完善法規、加強執法、提升宣傳等綜合措施,才能有效遏制非法取酬載客行為,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維護香港的交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