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水大腸桿菌超標,發展局回應:媒體報道不全面

近日,香港社會對於東江水水質的討論再次升溫。多家媒體報導指出東江水大腸桿菌含量超標,引發市民對飲用水安全的擔憂。然而,發展局隨後發表聲明,反駁相關報導,認為其內容以偏概全,未能全面反映東江水的水質狀況。此事件不僅關乎香港市民的飲用水安全,也涉及資訊傳播的準確性與公眾信任。

香港的供水系統長期以來依賴東江水。東江水來自廣東省,通過一系列的管道輸送到香港。由於香港本地淡水資源有限,東江水成為香港主要的淡水來源,對香港的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至關重要。因此,東江水的水質安全一直是香港社會關注的焦點。過去,東江水的水質問題曾多次引起爭議,例如2018年曾有報告指出東江水樣本中大腸桿菌含量超標高達29倍,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儘管如此,香港政府一直與廣東省合作,共同監測和改善東江水的水質。

發展局的回應指出,媒體的報導以個別日期的數據作為整體情況的依據,有違科學及國際做法。實際上,東江水的水質監測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綜合考量多個時間點和多個地點的數據。發展局強調,香港接收的東江水水質完全符合國家訂定的最高標準。根據發展局的說明,媒體引述的2018年及2022至23年錄得的埃希氏大腸桿菌群含量曾經偏離標準,是受到當時持續降雨的影響,導致河道污染物增加所致。這種情況並非東江水水質長期存在的問題,而是一種偶發性的情況。此外,發展局也指出,香港的水務署會定期對東江水進行嚴格的監測,確保水質符合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件也引發了對於資訊傳播的討論。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媒體的報導對於公眾的認知和判斷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如果媒體的報導未能全面、客觀地呈現事實,就可能導致公眾產生誤解和恐慌。因此,媒體在報導涉及公共利益的議題時,應秉持專業精神,嚴謹求證,避免以偏概全,誤導公眾。同時,政府也應加強與媒體的溝通,及時回應公眾的關切,澄清不實的報導,維護公眾的知情權。此次發展局迅速作出回應,並在社交平台發文解釋情況,正是積極履行政府責任的體現。

總而言之,東江水水質問題是一個複雜的議題,需要政府、媒體和公眾共同關注和參與。香港政府應繼續加強與廣東省的合作,共同保護東江水的水源,確保香港市民的飲用水安全。媒體應秉持客觀公正的原則,全面、準確地報導相關資訊,避免以偏概全,誤導公眾。而公眾則應保持理性思考,不輕信謠言,積極參與討論,共同維護香港的公共利益。此次事件也提醒我們,在面對複雜的社會議題時,需要以科學的態度,客觀的分析,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