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下一目標:藥廠回美?專家警告:藥品貴又短缺
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揚言將對藥品徵收關稅,其目的在於迫使藥廠將生產線遷回美國本土。此舉不僅引發了華爾街金融界的強烈不滿,更讓全球藥品供應鏈蒙上了一層陰影。專家警告,這項關稅政策可能導致藥品價格上漲,進而影響民眾的用藥權益。
特朗普政府此番動作,並非首次祭出關稅作為施壓手段。過去幾年,特朗普政府已對來自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商品徵收關稅,試圖以此改善美國貿易逆差,並重振美國製造業。然而,這些關稅政策往往適得其反,不僅未能有效改善貿易狀況,反而引發了國際貿易摩擦,並對美國自身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此次針對藥品的關稅威脅,更是將關稅戰的範圍擴大到了一個敏感且重要的領域——醫療健康。
藥品供應鏈的複雜性決定了關稅政策的影響將是多方面的。目前,全球藥品供應鏈高度依賴國際分工,原料、中間體和製劑生產分散在全球各地。許多藥品的活性藥物成分(API)主要產自中國和印度,而製劑生產則集中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如果特朗普政府對藥品徵收關稅,將直接增加藥品生產成本,迫使藥廠提高藥品價格。這不僅會增加美國民眾的醫療負擔,還可能導致藥品短缺,影響公共衛生。台灣製藥業者也表示,目前仍待觀察特朗普動向,但如何穩定國內藥品供應鏈是首要之務。
更值得關注的是,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可能引發藥廠的生產基地轉移。雖然特朗普希望藥廠重回美國本土生產,但這並非一蹴可幾的事情。藥廠需要考慮生產成本、勞動力供應、技術水平等多重因素。如果美國的生產環境無法滿足藥廠的需求,藥廠可能會選擇將生產基地轉移到其他國家,例如墨西哥、越南等。這種情況下,美國不僅未能實現藥品生產本土化的目標,反而可能失去更多的就業機會。此外,專家也指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對美國的科技產業造成長遠的負面影響,甚至使其倒退十年。例如,蘋果公司可能被迫將生產線轉移至其他國家,導致美國的科技創新能力下降。
除了對藥品價格和供應鏈的影響,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也引發了金融界的擔憂。華爾街金主對特朗普的「愚蠢」關稅感到憤怒,但卻束手無策。由於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不確定性,投資者對美國經濟的信心受到動搖,股市也出現了震盪。儘管特朗普在周三下午宣布對超過75個國家暫緩實施關稅,但市場的擔憂依然存在。
總而言之,特朗普政府對藥品徵收關稅的舉動,不僅可能導致藥品價格上漲、供應鏈紊亂,還可能對美國經濟和科技產業造成長遠的負面影響。此項政策的實施,將是一場充滿風險和挑戰的博弈,其最終結果仍有待觀察。在複雜的國際貿易環境下,各國政府應謹慎權衡,避免採取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措施,共同維護全球貿易的穩定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