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沙咀街坊豪宅敗走,投資劏舖自了斷,燈神九成慘局

近年香港樓市經歷多重挑戰,除了整體經濟環境不佳外,部分地區的商舖市場更是陷入困境。尤其以尖沙咀首都廣場為例,近期頻頻出現超級蝕讓個案,凸顯了投資風險以及市場的脆弱性。不少投資者蒙受巨大損失,甚至有業主因無法承受損失而選擇自行了斷,令人惋惜。

首都廣場的困境並非偶然。作為一個以「劏舖」聞名的商場,其本身就帶有高風險的投資屬性。早期,不少投資者看準其租金回報率,紛紛購入商場內的單位。然而,隨著經濟結構轉變、消費模式改變,以及網絡購物興起,尖沙咀地區的零售業受到嚴重衝擊,首都廣場的客流量大幅下降,商舖經營狀況日益惡化。許多商戶被迫結業,導致商場空置率上升,進一步打擊了商舖的價值。

近期,首都廣場的蝕讓個案更是頻頻出現,令人咋舌。根據多個地產資訊平台報導,首都廣場3樓的T204號舖,在2013年以360萬元購入,最近僅以30萬元轉手,貶值超過九成。另一同層舖位更以約22萬元易手,樓價大幅蒸發近94%。甚至有業主在11年前斥資近300萬元購入的舖位,如今僅以15萬元出售,蝕讓幅度高達97%。這些個案不僅反映了首都廣場的市價跌至冰點,也顯示出投資者對該地區商舖市場前景的悲觀預期。更令人痛心的是,有消息指出,一位投資首都廣場劏舖的豪宅街坊,因承受不了巨大的投資損失而選擇自行了斷,令人深感惋惜。據了解,該投資者購入的劏舖,經過12年後,竟以公司名義持有,再賣給自己私人名義,最終以大蝕92%的價格成交,貼合了目前市價。

值得注意的是,首都廣場的蝕讓現象並非孤立事件。在香港其他地區,也存在著類似的「死場」或「劏場」,面臨著相同的困境。這些商場往往位於人流較少的地區,或者商場管理不善,導致經營狀況不佳。此外,部分商場的單位面積過小,功能性不足,難以吸引大型品牌或連鎖店進駐,進一步加劇了其困境。因此,投資者在購入商舖時,必須謹慎評估風險,充分了解市場情況,避免盲目跟風,以免遭受巨大損失。除了地理位置和商場管理外,投資者還應考慮整體經濟環境、消費趨勢以及網絡購物的影響等因素。選擇具有良好發展潛力的地區和商場,才能降低投資風險,實現長期穩定的回報。

總而言之,尖沙咀首都廣場的案例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提醒投資者在樓市投資中必須保持警惕,謹慎評估風險。在經濟下行、消費模式轉變的背景下,商舖市場的投資風險日益增加。投資者應理性分析市場情況,避免盲目跟風,才能保護自己的權益,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損失。同時,政府和相關部門也應加強對商舖市場的監管,完善相關政策,維護市場秩序,促進樓市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