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挑戰川普:我們不妥協
美國名校哈佛大學近期正面臨來自聯邦政府的壓力,儘管可能面臨聯邦撥款被查,哈佛大學仍強硬拒絕了川普政府提出的改變政策要求。這起事件不僅凸顯了大學自主與聯邦政府權力之間的緊張關係,也反映出美國社會對於大學在言論自由、民權議題上所扮演角色的深刻辯論。
川普政府在信中明確指出,哈佛大學近年來在知識和民權方面未能達到聯邦投資的要求,並將其提出的條件視為「原則性協議的基礎」,意即哈佛大學必須滿足這些條件才能繼續維持與聯邦政府的資金合作關係。根據香港01的報導,美國教育部、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和聯邦總務署(GSA)正審視哈佛及其附屬機構與聯邦政府之間價值高達2.556億美元的合同,以及87億美元的多年撥款。這項審查的導火線,源於對哈佛大學處理校園內反猶太主義問題的不滿。
哈佛大學的回應卻是堅定不移的拒絕。儘管面臨近90億美元聯邦補助的風險,哈佛大學仍選擇捍衛其自主性。大紀元指出,川普政府已向哈佛大學發出了一份清單,要求其滿足政府提出的條件,才能重新獲得這筆資金。然而,哈佛大學並未屈服於壓力,顯示其在原則性問題上的強硬立場。中央社的報導也提到,哈佛大學的教授們已提起訴訟,旨在阻止川普政府審查授予該校的近90億美元聯邦合約和補助,此舉可視為對川普政府行動的直接反擊。
這起事件的背景,與美國社會對於大學校園內言論自由和民權議題的日益關注息息相關。尤其是在反猶太主義問題上,美國社會各界對於大學應如何平衡言論自由與保護學生權益的討論甚為激烈。Rti中央廣播電臺的報導指出,美國政府上週致函哈佛大學,要求其在獲得聯邦撥款的前提下,禁止抗議人士戴口罩來隱藏身分,以及實施其他限制。這些要求被視為對言論自由的潛在侵犯,也引發了哈佛大學方面的強烈反彈。此外,Yahoo財經的報導雖然聚焦於聯邦撥款法案的通過與否,但間接反映出聯邦政府資金分配的政治敏感性,以及其對大學運作的潛在影響。
哈佛大學的強硬態度,不僅是對聯邦政府干預大學事務的反抗,也是對大學自主性的堅守。在面對來自政治壓力時,大學如何維護其學術獨立性,以及如何在保障言論自由的同時,有效應對校園內存在的歧視和偏見,將是未來美國高等教育所面臨的重要挑戰。這起事件也提醒我們,大學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民主價值觀的捍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