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我會考慮暫緩25%汽車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在關稅議題上展現出其一貫的風格,即在強硬立場的基礎上保留靈活性。面對可能對全球汽車產業造成重大衝擊的25%汽車關稅,川普並未直接否定,而是以一句「我是很有彈性的人」回應,為政策調整留下空間。此舉不僅引發市場關注,也反映出川普政府在貿易政策上微妙的策略變化。
川普的彈性態度,與他近期與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會面的消息不無關聯。他透露自己「最近幫助過庫克還有整個生意」,暗示了可能對特定產品或公司提供關稅豁免的可能性。這種策略性的彈性,並非川普首次展現。事實上,在上周美國已緩徵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的關稅,便可視為其政策靈活性的體現。川普強調自己「並未改變心意,但我是有彈性的」,這意味著他仍堅持推動美國製造的目標,但願意在具體實施方式上做出調整,以避免對美國經濟造成過度損害。
此次考慮暫緩汽車關稅,主要目的是為了給予汽車製造業時間,將生產線轉移至美國本土。然而,若全面實施25%的關稅,將對全球汽車產業鏈產生深遠影響。聯邦儲備理事會(Fed)理事沃勒指出,一旦恢復實施完整對等關稅,美國的有效關稅稅率將從目前的約3%飆升至25%,可能導致美國經濟「降速到爬行」,失業率也可能隨之上升。因此,暫緩關稅的舉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避免對美國經濟造成過度負擔。此外,川普考慮豁免25%汽車零組件關稅,也旨在讓更多公司有時間適應新的政策環境,並鼓勵其將生產基地遷回美國。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的彈性政策並非毫無目的。他希望藉由關稅壓力,促使其他國家採取更友善的貿易政策,並為美國企業創造更公平的競爭環境。然而,這種策略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果其他國家不願妥協,川普可能會重新採取強硬的關稅措施,導致貿易摩擦進一步升級。因此,川普政府需要在堅持自身利益的同時,保持與其他國家的溝通與協調,以避免貿易戰的全面爆發。目前市場反應也顯示出對此政策的敏感度,美國汽車股價在川普鬆口後應聲翻紅,顯示投資者對政策轉變抱持樂觀態度。
總而言之,川普在汽車關稅問題上的態度,體現了他一貫的談判風格:強硬的姿態與靈活的策略並存。他希望藉由關稅壓力,推動美國製造,並為美國企業爭取更公平的貿易環境。然而,他也意識到全面實施關稅可能對美國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因此選擇保留彈性空間,為政策調整留下餘地。未來川普政府將如何平衡各方利益,並最終敲定汽車關稅政策,仍值得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