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財長:90日內或難與主要夥伴達成貿易協議

美國財長耶倫近期表示,與主要貿易夥伴達成新的關稅協議所需時間,可能比原先預期的90天更長。這項言論暗示了美國在調整全球貿易關係方面面臨的複雜性,以及與中國之外的其他14個大型貿易夥伴進行談判的挑戰。在全球貿易緊張局勢持續升溫的背景下,耶倫的發言引發了市場對未來貿易政策走向的關注,並對全球經濟產生潛在影響。

美國與主要貿易夥伴的關稅談判,並非單純的雙邊問題,而是涉及多方利益的複雜博弈。特朗普政府時期發動的對華貿易戰,不僅對中國造成衝擊,也波及到全球供應鏈和經濟增長。儘管拜登政府上任後,試圖尋求與各國建立更穩定的貿易關係,但過去的貿易摩擦遺留下的問題依然存在。目前,美國正在與包括歐盟、日本、韓國等在內的14個大型貿易夥伴展開談判,旨在達成新的關稅協議,以降低貿易壁壘、促進公平競爭。然而,各國在貿易政策上的立場和利益訴求存在差異,使得談判進程充滿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對華關稅政策的調整,也受到國內政治因素的影響。部分美國政客主張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貿易政策,以保護美國的產業和就業。然而,過高的關稅可能會導致美國國內物價上漲、企業成本增加,並損害美國消費者的利益。此外,對華關稅還可能引發中國的反制措施,進一步加劇貿易緊張局勢。近期,美國財長貝森特雖然表示希望與北京達成重大貿易協議,但同時也暗示,對華關稅超過145%的可能性較低。這反映了美國政府在對華貿易政策上的謹慎態度,以及在維護自身利益與避免貿易衝突之間的權衡。

除了與中國的貿易關係,美國與其他貿易夥伴的關稅問題也同樣複雜。例如,美國與歐盟在鋼鐵和鋁關稅問題上長期存在爭端。儘管雙方在去年底達成了一項暫緩協議,但協議的期限僅為90天,目前已接近到期。如果美國與歐盟無法達成新的協議,關稅戰可能再次爆發,對全球貿易和經濟造成進一步的衝擊。此外,美國還與日本、韓國等國在汽車關稅、農產品貿易等問題上存在分歧。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談判來解決,而談判的結果將直接影響到各國的經濟利益和貿易關係。

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各國更加重視貿易合作的重要性。然而,保護主義和貿易摩擦的抬頭,卻對全球貿易體系構成了威脅。美國財長耶倫的發言,提醒我們,達成新的關稅協議並非易事,需要各國展現出政治意願和靈活性。只有通過對話和協商,才能找到解決貿易爭端、促進共同發展的途徑。中美貿易戰的持續發酵,以及美國與其他貿易夥伴的關稅爭端,都對全球經濟產生了負面影響。例如,香港股市近期受到美國財經消息的影響,恒生指數跌幅擴大,美團和阿里巴巴等科技股更是大幅下跌。這些都表明,全球貿易局勢的不確定性,正在對金融市場造成衝擊。

總而言之,美國財長耶倫的發言,揭示了全球貿易關係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與主要貿易夥伴達成新的關稅協議,需要時間和努力,並需要各國在維護自身利益與促進共同發展之間找到平衡。在全球經濟面臨挑戰的背景下,各國更應加強貿易合作,共同應對風險,維護全球貿易體系的穩定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