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外送員等待賠償 遣散費成疑問

戶戶送平台在香港正式結束營運,引發了廣泛關注,尤其是在外賣員的權益保障方面。長久以來,外賣員的僱傭關係一直存在爭議,戶戶送的撤出更凸顯了這群勞動者的脆弱性。他們不僅面臨著工傷後的賠償問題,更憂慮著遣散費的缺失,許多人感到「咩都冇」,即一無所有。工會已積極介入,協助受影響的外賣員追討應有的權益,並呼籲立法完善相關保障。

自戶戶送於三月十日宣布撤出消息以來,外賣員權益關注組便開始接獲求助。儘管平台承諾會提供一定的保障給予其員工,但對於數以萬計的外賣員而言,情況卻不容樂觀。根據報導,戶戶送將其超過1.2萬名外賣員視為自僱人士,這意味著他們無法享有傳統僱員應有的權益,例如遣散費和長期服務金。這種做法引發了強烈的批評,認為平台將風險轉嫁給外賣員,剝奪了他們的合法權益。關注組已協助多名工友向勞工處落案,初步估計追討金額至少高達一千萬元。

更令人擔憂的是,許多外賣員在工作期間遭受了工傷,但卻難以獲得應有的賠償。例如,有外賣員在送餐途中發生嚴重事故,造成撕裂性骨折,但平台僅提供意外保險,金額遠不足以應付高昂的醫療費用和康復開銷。此外,部分外賣員在申請法援時遭到拒絕,理由是他們並非僱員,這使得他們在法律途徑上更為艱難。這種情況反映了現行法規在保護外賣員權益方面的不足,亟需進行修訂。關注組已收到16宗戶戶送車手的求助,並計劃透過勞工處追討合共逾一百萬元的賠償。

除了遣散費和工傷賠償,外賣員的長期服務金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許多外賣員為戶戶送平台服務多年,但由於被視為自僱人士,他們無法享有長期服務金的保障。這對於那些長期依賴外賣工作為生計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目前,關注組正協助受影響的外賣員透過法律途徑追討相關權益,包括解僱補償、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金額涵蓋從1.3萬至10.7萬元不等,以及4667至10.8萬元的有薪假期賠償。

戶戶送的事件,再次敲響了警鐘,提醒社會關注外賣員的權益保障問題。在平台經濟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如何平衡企業的利益與勞動者的權益,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完善相關法規,明確外賣員的僱傭關係,確保他們享有與傳統僱員同等的權益,是刻不容緩的。這不僅是保障外賣員的生計,也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一步。工會的積極介入和法律途徑的追討,為外賣員的權益保障提供了希望,但更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