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農產品市場角力 大豆成關鍵?

美國近期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額關稅,最高可達245%,此舉引發了兩國貿易緊張局勢的進一步升級。這一事件不僅牽動全球經濟的走向,更凸顯了中美貿易關係的複雜性與不確定性。中國隨後也宣布對部分美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顯示出其不畏強硬態勢,並積極尋求多元化的貿易夥伴。在這一輪關稅戰中,大豆作為重要的農產品,成為了中美貿易關係中的關鍵因素。

美國作為全球大豆第二大出口國,2024年的產值達到11.8億噸,僅次於巴西的16.9億噸。中國則是美國最大的大豆市場,每年從美國進口價值150億美元的大豆。然而,隨著美國對華關稅的提高,中國開始積極尋求替代供應來源,轉向巴西採購大量大豆。據報導,中國已從巴西採購至少40艘貨船、約240萬噸的大豆,這對於仰賴中國市場的美國大豆農民來說無疑是一大打擊。退役少將栗正傑指出,此舉已讓美國大豆農民「哭暈在廁所」,顯示出中國在貿易戰中採取的反制措施對美國農業造成的實際影響。

中國轉向巴西採購大豆的舉動,不僅是對美國關稅政策的回應,更是中國在全球貿易中尋求多元化戰略的重要體現。近年來,中美貿易關係持續緊張,美國頻繁使用關稅作為貿易手段,使得兩國農業貿易遭受重創。大豆作為美國對華出口規模最大的農產品,同時也是豬和家禽飼料的關鍵原料,其貿易流動直接影響著兩國的農業經濟。中國通過從巴西採購大豆,一方面降低了對美國的依賴,另一方面也確保了自身農產品供應的穩定。經濟日報指出,2024年前三季,中國在美國出口的農產品中,大豆占比高達44.93%,為美國第一大出口市場,顯示出中國市場對美國大豆的重要性。

除了大豆之外,中國還對美國其他農產品採取了反制措施。中國國務院在3月4日宣布,將對原產於美國的雞肉、小麥、玉米、棉花等29類商品加徵15%關稅,對高粱、大豆等商品加徵關稅。這些舉措旨在對美國的關稅政策進行對等反制,並保護中國自身的農業利益。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反制措施並非盲目行動,而是經過精準算計的。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的數據顯示,中國在美國出口的農產品中,牛肉占比16.15%,為美國第二大出口市場。中國的反制措施針對的是美國農業的關鍵出口產品,旨在最大程度地對美國農業造成衝擊,並向美國傳遞強烈的政治信號。

總而言之,美國對華關稅的提高,引發了中國的反制行動,而大豆作為中美貿易中的關鍵商品,成為了這場貿易戰中的重要籌碼。中國通過轉向巴西採購大豆,以及對美國其他農產品加徵關稅,展現了其不畏強硬、積極應對貿易挑戰的決心。這場貿易戰的結果,不僅將影響中美兩國的經濟發展,也將對全球貿易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未來,中美貿易關係的走向,以及中國在全球貿易中扮演的角色,都將值得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