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鄭中基離婚內幕:未斬纜膽養費太低余思敏堅持法庭解決
鄭中基與余思敏結束長達13年的婚姻,近日成為香港娛樂圈的焦點。兩人於2011年結婚,育有一女,本被視為模範夫妻。然而,婚變消息突如其來,隨後鄭中基現身家事法庭,更引發外界對離婚內幕的諸多猜測。事件不僅牽涉到兩人個人的情感糾葛,也涉及子女撫養權和財產分配等問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鄭中基與余思敏離婚的導火線,據傳與鄭中基未有「斬纜」有關。所謂「斬纜」,指的是鄭中基未能完全擺脫其父親鄭東漢的影響和控制。鄭東漢作為香港資深藝能界人士,對鄭中基的事業和生活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有消息指出,鄭東漢希望兩個孫兒能夠留在鄭家生活,這成為了鄭中基在離婚協議中堅持的條件之一。而這也直接影響了贍養費的金額,據報導,鄭中基最初只願意每月支付8,000元港幣的贍養費,相較於余思敏的期望,差距甚大。
余思敏對此並未妥協,堅持透過法律途徑解決離婚事宜。她認為,鄭中基提供的贍養費金額過低,難以應付子女的日常開銷,特別是學費。據了解,余思敏出身於富裕家庭,生活條件優渥,但她並非以金錢作為衡量標準,而是希望能夠為女兒提供最好的教育和生活環境。她向友人透露,僅僅是子女的學費,每月便已超出8,000元港幣。因此,她認為鄭中基的態度缺乏誠意,也未能充分考慮到女兒的實際需求。余思敏的強硬立場,也反映了她對女兒的愛與保護,以及對公平公正的追求。
事件的發展也引發了對藝人婚姻和家庭關係的討論。在演藝圈,明星夫妻的離婚事件屢見不鮮,背後往往涉及複雜的利益糾葛和情感衝突。鄭中基與余思敏的離婚,不僅僅是一對夫妻的私人恩怨,也反映了香港社會對家庭價值觀和子女教育的重視。此外,鄭東漢在事件中的角色,也引發了對長輩干預子女婚姻的爭議。許多人認為,父母應該尊重子女的自主選擇,而不是強加自己的意願。
總而言之,鄭中基與余思敏的離婚事件,是一場充滿情感、利益和家庭因素的複雜糾葛。從最初的婚變爆發,到後來的法庭對峙,再到贍養費的爭論,每一個環節都牽動著社會的關注。余思敏堅持透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和女兒的權益,也為其他面臨類似困境的女性樹立了榜樣。這起事件也提醒我們,婚姻的維護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和尊重,而家庭的幸福則需要建立在平等、理解和支持的基礎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