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樓蝕556萬!業主7年貶值25%

香港樓市持續低迷,即使是傳統上被視為保值穩健的藍籌屋苑,也難逃價格下跌的命運。近期,美孚新邨再次出現蝕讓個案,凸顯了二手市場的疲軟。有業主為換樓,不惜蝕讓556萬元出售其持有近7年的兩房單位,單位貶值幅度高達25%。此現象不僅反映了個別業主的困境,更折射出整體樓市的下行壓力。

美孚新邨作為香港歷史悠久的藍籌屋苑,長期以來以其規劃完善、居住環境優良而聞名,深受中產階級的青睞。然而,近年來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包括利率上升、經濟不明朗、以及新盤供應增加等,美孚新邨的價格也開始出現波動。根據多份報導,除了上述蝕讓個案外,美孚新邨近期有多宗成交價低於市價的交易出現。例如,一宗三房單位以450萬元沽出,重返14年前的價格水平,呎價大幅下跌。另一宗案例顯示,原業主持貨10年仍蝕售逾100萬元離場。這些個案無不顯示,即使是藍籌屋苑,也無法完全抵禦樓市的下行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蝕讓現象並非美孚新邨獨有。其他藍籌屋苑,如泓景臺,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泓景臺一個兩房單位,在劈價47萬元後,最終以693萬元易手,帳面貶值約18%。更廣泛地看,根據中原地产的數據,今年1月十大藍籌屋苑的成交量按月減少25%,創下11個月以來的最低紀錄。這表明,整體藍籌屋苑的市場需求正在減弱,價格下行壓力持續增大。此外,農曆新年後的傳統淡季也加劇了市場的低迷。

造成目前樓市形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全球經濟形勢不明朗,加上本地經濟增長乏力,投資者對樓市的信心受到影響。其次,美國聯邦儲備局持續加息,導致香港的按揭利率上升,增加了購房者的還款壓力。第三,近年來新盤供應增加,尤其是大型發展項目,分散了市場的資金和需求。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導致二手樓市場的成交量下降,價格下跌。對於業主而言,尤其是在需要換樓的情況下,蝕讓出售單位可能成為一種無奈的選擇。

面對目前的樓市環境,業主和潛在買家都應保持謹慎。業主在出售單位時,應根據市場情況合理定價,避免過高估價導致單位長期無法售出。潛在買家則應仔細評估自身的財務狀況和未來需求,避免盲目入市。同時,政府也應採取適當的措施,穩定樓市,例如增加土地供應、優化按揭政策等,以維護市場的健康發展。總而言之,香港樓市的調整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找到平衡點,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