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署多地設置共讀點 激勵全民閱讀熱潮
今年四月二十三日是第二屆「香港全民閱讀日」,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積極響應,於全港多個指定場地設立共讀點,舉辦「共讀半小時」活動,推動市民養成持久的閱讀習慣。此舉不僅彰顯了政府對閱讀推廣的重視,也為社區帶來豐富的文化氛圍與學習機會。本文將從共讀點設置、活動內容及其社會意義三方面深入探討康文署如何透過這些措施促進全民閱讀。
多元化共讀點設置 推動全民參與
康文署在香港公共圖書館、社區圖書館以及多個康文場地,包括香港科學館、香港藝術館、中山紀念公園、油街實現、香港鐵路博物館等地同步設立共讀點[3]。此外,安徒生會亦於樂富廣場安排了專門的共讀點和嘉年華活動[2][4]。這些分布廣泛且涵蓋不同類型場所的安排,使各年齡層和不同背景市民均能方便參與,共同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不論是在博物館感受歷史文化,還是在體育館享受輕鬆時光,都能體驗到閱讀帶來的樂趣。
豐富多樣活動內容 激發閱讀興趣
除了傳統借閱服務外,今年「香港悅讀周2025」期間(4月19日至27日),公共圖書館聯同出版總會推出一系列線上線下約450項活動,包括作家分享會、展覽、音樂藝術表演及手工藝工作坊等[2][3]。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25香港全民閱讀日」當天舉辦的「共讀半小時」活動,不僅鼓勵市民攜帶喜愛書籍到現場共享,更結合教育局合作,在校園內以直播形式邀請嘉賓帶領學生共同朗讀,加深學生對文字世界的感知與熱愛[3]。
此外,借閱圖書者可獲贈由攝影比賽優勝作品製成之特色書籤,而9歲以下新登記兒童更可獲得親子同行度高尺禮品,以寓教於樂方式讓家庭融入親子共讀生活[3]。這些貼心細緻的小禮物不僅提升了參加者體驗,也激勵更多人投入到持續性的閱讀中。
促進社區凝聚力 形塑良好文化風氣
透過在18區同步開展「共讀半小時」,以及跨界別合作如教育局和安徒生會等組織協力推動,「香港全民閱讀日」已逐漸成為全城關注並積極參與的重要文化盛事[3][4]。此種集體性、多元化且具包容性的推廣模式,有助於打破地域和階層隔閡,使不同族群都能共享知識資源。此外,共同朗誦經典或新穎作品也增強了公眾間情感連結,有利培養尊重文字價值及終身學習態度。
長遠而言,此類大型公共文化倡議有助提升整體社會素質,加強市民自我修養,同時支持本地出版業發展並活絡創意產業鏈條。例如,「2025香港悅讀周暨2025香港閱讀+」啟動禮中便融合了作家分享及音樂藝術表演,多角度展示本土創作活力[2]。
綜觀以上措施與成果,可見康文署藉由精心策劃和跨界合作,不斷深化全民對優質阅读資源之認識與使用。「香港全民阅读日」不單是一個年度慶典,更是培育健康知識生態系統的重要平台。在未來,希望透過持續擴大宣傳範圍及創新互動形式,使更多市民尤其青少年從中受益,把握每一次翻閱紙頁或電子屏幕所帶來的新視野、新思維,共建智慧城市願景。
資料來源:
[1] www.info.gov.hk
[2] www.info.gov.hk
[3] topick.hket.com
[4] www.news.gov.hk
[5] topick.hket.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