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樓落成量大減14% 高力:樓價壓力大挫5%」
根據你提供的標題「私樓落成量回落14% 高力:供應充足、樓價面臨壓力料挫5%」,以下是一份詳細分析和專業報告:
私樓落成量下降與市場前景
落成量減少:隱憂還是喘息機會?
差餉物業估價署發布的《香港物業報告2025》顯示,今年私樓落成量預計為20,862伙,較去年減少14%。明年更將進一步下降至20,098伙。落成量減少,表面上似乎能緩解供應壓力,但實際上可能帶來更深遠的影響。
高力國際的觀點:壓力猶存
高力國際認為,儘管落成量有所回落,但整體供應仍然充足,樓價仍面臨下行壓力,預計將下跌5%。這意味著,即使供應減少,其他因素(如經濟環境、利率走勢等)也在制約樓價上漲。
供應結構性變化
啟德:供應重鎮地位不再?
過去幾年,啟德一直是私樓供應的重鎮。然而,隨著發展逐漸成熟,啟德的供應量也開始減少。今年的《香港物業報告》顯示,啟德佔整體落成量約26%,雖然仍是主要供應區,但已連續5年成為供應庫,未來或將面臨轉型。
新界崛起:未來供應主力?
隨著啟德供應減少,新界地區逐漸嶄露頭角,成為未來供應的主力。報告預計,明年新界區將佔總落成量的69%,其中西貢和大埔將成為供應最多的區域。這意味著,未來新盤的地理分布將發生變化,購房者可能需要將目光轉向新界地區。
市場現狀與挑戰
空置率高企:不容忽視的警訊
去年整體單位空置率高達4.5%,創下近14年新高。空置單位中,中小單位空置率較高,而大型單位空置率則有所下降。這反映出,市場對不同戶型的需求存在差異,發展商需要更精準地把握市場脈搏。
辣招撤銷後的市場反應
政府在2024年第一季撤銷了所有需求管理措施(即「辣招」),為住宅銷售市場注入了短暫的動力。然而,由於外圍經濟前景不明朗和資金流動性收緊,市場氣氛依然審慎,住宅售價隨後重拾跌勢。不過,由於連續多次減息,加上按揭成數上限和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有所調整,銷售市場在最後一季有所回穩。
發展商策略與市場預期
發展商審慎開價:理性還是保守?
在新盤供應量多的區域,發展商採取審慎的開價策略。一方面,這是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吸引更多買家;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發展商對未來市場走勢的謹慎態度。
供應減少的長期影響
由於近年政府減少土地供應,未來幾年的供應量可能會受到影響。這可能會對樓價產生一定的支持作用,但也可能導致市場選擇減少,購房者需要更早做出決策。
未來展望:挑戰與機遇並存
不明朗因素:潛在的風險
展望未來,香港樓市仍面臨諸多不明朗因素,包括全球經濟形勢、利率走勢、地緣政治風險等。這些因素都可能對樓價產生影響,購房者需要密切關注。
人才引進與租賃市場:新的增長點
政府各項人才入境計劃的實施,為香港帶來了大量人才,這將對租賃市場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轉買為租」的趨勢也將推動租賃市場的發展。因此,租賃市場可能成為未來樓市的一個重要增長點。
樓價走勢:穩定還是下行?
高力國際預計,今年私樓價格將維持穩定或下調5%。然而,其他機構的預測則有所不同。例如,有分析認為,隨著跌幅收窄和交投量增加,市場活躍度正在提升,這為樓市的回升奠定了基礎。因此,未來樓價的走勢仍存在不確定性,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
總結:審慎樂觀
供應充足下的結構性調整
儘管私樓落成量有所回落,但整體供應仍然充足。市場正面臨結構性調整,新界地區將成為未來供應的主力,而啟德等傳統供應重鎮的地位或將下降。
不明朗因素與潛在機遇
香港樓市面臨全球經濟、利率走勢等地不明朗因素,但也存在人才引進、租賃市場發展等潛在機遇。
審慎樂觀的市場策略
在這種複雜的市場環境下,發展商需要採取審慎的開價策略,精準把握市場脈搏。購房者也需要密切關注市場動態,綜合考慮自身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做出明智的決策。
香港樓市:在挑戰中尋求發展
總體而言,香港樓市正處於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時期。儘管面臨諸多不明朗因素,但隨著市場的逐步調整和結構性變化,香港樓市有望在未來實現更穩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