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仔料去年賺少35%:港經濟疲弱,北上消費依然火熱」
根據多份新聞報導,譚仔國際(2217)預期截至2025年3月底的全年度,股東應佔溢利將按年減少約30%至35%。上一年度的溢利為1.19億元。
盈利下跌的主要原因
其他影響因素
- 內地和新加坡市場挑戰:消費氣氛低迷和競爭加劇對內地和新加坡市場也造成了重大挑戰,導致收入和盈利能力下降。為應對這些挑戰,譚仔已縮減在這兩個地區的分區辦事處和餐廳網絡,並將資源重新分配至增長潛力較高的市場。然而,這樣做產生了龐大的一次性結業開支,導致海外業務虧損擴大。
公司應對策略
- 縮減業務:為了應對持續經營的挑戰,譚仔已經縮減了在新加坡和中國內地的分區辦事處和餐廳網絡。
- 資源重新分配:將資源重新分配至增長潛力較高的市場,以保留財政實力。
- 加強推廣活動:推出更具吸引力的推廣活動,以吸引顧客並維持收入。
其他財務數據
- 中期業績:截至去年9月底的中期業績顯示,純利按年減少55.8%至3606.8萬元,收入則上升1.16%至14.04億元。
- 現金儲備:截至去年9月底,譚仔國際手頭上有13.45億元現金,並且沒有負債。
- 股價表現:譚仔停牌前股價為0.9元,較2021年上市價3.33元大幅縮水73%。
市場分析
- 估值偏低:譚仔的估值低於同業,市盈率約為10倍,而大快活及大家樂的市盈率分別為14.8倍及13.2倍。
- 私有化可能性:有專家認為,譚仔大股東可能想趁低價進行私有化,待日後估值更高時再重新上市。
米線市場困境
總體而言,譚仔國際面臨多重挑戰,包括香港經濟疲弱、港人北上消費熱潮、外送平台競爭激烈以及成本上升等。公司正在採取一系列措施來應對這些挑戰,包括縮減業務、重新分配資源和加強推廣活動。然而,這些措施能否成功扭轉盈利下滑的趨勢,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