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數據:十大屋苑7個叫價持平 3個下調 太古城呎價17700元

樓市風向球:十大屋苑的微觀洞察

市場總是充滿變數,尤其是在房地產這個牽動著無數家庭資產的領域。當我們談論樓市走向時,很自然地會聚焦於一些指標性的數據,而中原地產每週公佈的「十大屋苑」平均叫價及睇樓量,無疑是市場人士密切關注的風向球之一。這組數據,雖然涵蓋的範圍有限,卻因其具體的屋苑代表性,能相當程度上反映出當前二手樓市的真實脈動。最近的數據顯示,中原地產十大屋苑的平均叫價呈現「七個不變,三個減價」的格局,特別提到太古城的每呎叫價為17,700元,這看似平靜的數字背後,實則蘊含著市場力量的微妙角力與購房者心態的細膩變化。

為何這組數據如此重要?

「十大屋苑」之所以具有指標意義,在於它們通常是各區規模較大、流通性較高、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住宅項目。這些屋苑的買賣情況,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主流二手市場的活躍度、業主的心態以及買家的議價能力。當大多數屋苑的叫價保持不變時,可能意味著市場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業主普遍不願大幅調整價格,而買家也未表現出急切入市或強烈壓價的意願。然而,當部分屋苑出現減價,即使幅度不大,也可能暗示著市場的某一區域或某一類型的物業正感受到壓力,業主為了促成交易而作出讓步。

數據的細節與市場的反映

根據中原地產的數據,本週十大屋苑的預約睇樓量錄得382組,按周微升0.5%。這微小的升幅或許顯示長假期後購買力有所回歸,尤其是一些焦點新盤如西沙大型新盤超額認購百倍,帶動了整體市場氣氛,促使部分潛在買家在參觀一手樓盤的同時,也將目光投向二手市場進行比較。然而,睇樓量的微升並未轉化為二手業主「心雄」加價的普遍行為。相反,叫價方面出現了「七個不變,三個減價」的分化情況。

在港島區,海怡半島的睇樓量與上周相若,維持在30組,每呎實用叫價亦按周持平,報15,802元。中原地產的區域經理表示,市場觀望情緒仍然濃厚,買賣雙方處於拉鋸狀態,影響了成交量,海怡半島本月至今的成交量較上月同期有明顯減少。 康怡花園的睇樓量則按周上升25%至25組,顯示假期結束後睇樓活動重啟,但每呎叫價維持12,900元不變。該區經理指出,康怡花園的成交主要來自於業主願意配合減價。

而太古城則是一個出現減價的例子。上周太古城的每呎實用叫價為17,800元,本周最新叫價為17,700元,按周微減100元或0.6%。 雖然減價幅度不大,但作為港島區的指標性屋苑,其價格的微調也具備一定的參考意義。本周太古城的睇樓量錄得24組,按周上升9%。 該區經理表示,業主只要肯配合減價,就有機會促成成交。

在九龍區,麗港城的本周末預約睇樓量錄得65組,按周上升8.3%。儘管睇樓量回升,但每呎實用叫價維持10,960元不變,未有大幅調整。中原地產的區域經理預計交投可保持平穩。 新都城的本月至今成交量略有放緩,每呎實用叫價為15,537元。

「七個不變」與「三個減價」的解讀

這種「七個不變,三個減價」的現象,並非簡單的數據呈現,它背後反映了當前二手市場複雜的供需關係與業主、買家心理的互動。

「七個不變」可能有多重原因:

  • 業主對後市仍抱有一定信心: 儘管市場存在觀望情緒,但部分業主可能認為當前價格已接近心理底線,或是預期未來市場會好轉,因此不願輕易減價出售。
  • 議價空間已壓縮: 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市場調整後,一些業苑的叫價可能已經過數輪下調,接近其真實價值或業主的成本價,進一步的議價空間有限。
  • 非緊急出售需求: 部分業主並無迫切的資金需求,可以選擇將單位繼續放租或等待更好的市場時機,因此不急於減價出售。
  • 個別屋苑的抗跌性: 一些地理位置優越、配套成熟、或自身品質較高的屋苑,可能相對更能抵禦市場波動,業主叫價相對堅挺。例如海怡半島和康怡花園的叫價維持不變,可能與其各自的區域特點有關。
  • 「三個減價」則可能反映了:

  • 業主急於套現: 部分業主可能面臨財務壓力、需要資金周轉,或者計劃移民等,有較為迫切的出售需求,因此願意通過減價來吸引買家,促成交易。
  • 對後市的謹慎態度: 部分業主可能對未來的市場走勢持較為悲觀或謹慎的態度,擔心樓價進一步下跌,因此選擇及早獲利或減少潛在損失。
  • 個別屋苑的議價壓力: 某些屋苑可能供應量相對較大,或受到新盤低價促銷的影響,導致二手市場面臨較大的議價壓力,業主不得不調整叫價以提高競爭力。太古城的微幅減價,可能就受到了市場整體氣氛及買家議價的影響。
  • 單位自身條件: 減價的單位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樓層較低、景觀欠佳、裝修較舊等,業主需要通過價格讓步來彌補這些因素。
  • 太古城每呎17,700元的意義

    太古城作為港島東的藍籌屋苑,其價格變動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每呎17,700元的叫價,結合其微幅下跌的趨勢,可以從幾個角度來解讀:

  • 市場壓力下的溫和調整: 雖然有新盤的競爭和市場的觀望情緒,但太古城的價格並未出現大幅波動,微幅減價顯示業主在保留部分議價空間的同時,也願意為吸引買家而作出輕微調整。這反映出市場並非一面倒的下跌,而是處於一種拉鋸和尋找平衡點的狀態。
  • 藍籌屋苑的韌性: 相較於一些缺乏基本面支撐的物業,成熟的藍籌屋苑如太古城,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生活配套、良好的社區環境以及穩定的租賃需求,具備較強的抗跌性。17,700元的呎價,雖然較過往高位有所回落,但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仍然體現了其作為優質資產的價值。
  • 反映買家期望: 價格的調整也部分反映了買家的期望。在市場氣氛不確定時,買家普遍期望獲得一定的議價空間,尤其是對於價格相對較高的市區大型屋苑。17,700元可能是部分買家願意考慮的價格水平,也可能是業主在與買家博弈後作出的讓步。
  • 與同期成交價的對比: 值得注意的是,叫價是業主的心理預期,最終成交價可能會低於叫價。此前的數據顯示,在某些時期,太古城的實際成交呎價可能低於叫價,例如在2025年4月13日的報告中,太古城的平均實用呎價約為14,007元,與當時的叫價存在一定差距,反映了實際交易中業主可能提供了更大的議價空間。 而2025年4月12日的報告中,太古城本月暫錄的平均實用呎價為14,966元,當時叫價為17,900元。 這提示我們在分析市場時,除了關注叫價,也需要參考實際成交數據來更全面地了解市場的真實情況。而最近一期叫價17,700元(較前一周的17,800元微減)的太古城,其實際成交價將是後續需要關注的重點。
  • 市場的博弈與未來展望

    總結來看,中原地產十大屋苑平均叫價「七個不變,三個減價」的格局,勾勒出當前二手樓市細膩而複雜的面貌。這不是一個單邊市場,而是買賣雙方在各自對後市判斷、資金需求、物業條件等多重因素考量下的理性與非理性博弈。睇樓量的微升,或許為市場注入一絲活力,但並未完全打破業主叫價的僵局。減價的出現,無論幅度大小,都反映了部分業主面對現實,願意通過價格調整來應對市場壓力。

    未來市場走向,仍充滿不確定性。國際經濟形勢、本地經濟復甦步伐、利率走向、以及政府的房地產政策等,都將持續影響市場參與者的信心和決策。十大屋苑的數據將繼續扮演著重要的觀察窗口,透過其叫價、睇樓量及成交量的變化,我們可以更貼近地感知市場的每一次呼吸與脈動。每一個不變的叫價,每一個微小的減幅,都在無聲地訴說著業主的心態;而每一次睇樓與最終的成交,則記錄著市場真實的需求與承接力。對這些數據的深入分析,能幫助我們更清晰地認識到,在看似波瀾不驚的表面下,市場力量是如何悄然運作,形塑著每一個房地產交易的最終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