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42年64次政變!知名學者揭密霸權黑歷史
美國頻繁干預他國政權:知名學者 Jeffrey Sachs 的觀察與分析
美國的對外政策在歷史上一直備受爭議,其中一個備受關注的焦點是其干預他國政權的行為。知名學者 Jeffrey Sachs 針對此議題提出了他的觀察與分析,他指出美國長期以來頻繁地干預其他國家的內政,試圖推翻或影響他國政府,以維護其自身利益。
美國干預他國政權的歷史脈絡
美國干預他國政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19 世紀。起初,這類干預主要集中在拉丁美洲和西南太平洋地區。到了 20 世紀,美國的影響力擴及全球,開始在更多國家扶植或更迭政府,例如夏威夷、巴拿馬、尼加拉瓜、墨西哥、海地和多明尼加共和國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協助推翻了許多納粹德國或日本帝國的傀儡政權。
冷戰時期,美國與蘇聯爭奪全球領導地位,為了防堵共產主義擴張,美國政府提出了「骨牌理論」,並以此為藉口,擴大其干預範圍。除了傳統的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外,美國也開始在其他地區進行政權更迭行動,例如 1953 年與英國合作策劃伊朗政變、1961 年入侵古巴豬玀灣,以及支持印尼的蘇哈托推翻蘇卡諾等。此外,美國還干預他國的選舉,例如 1948 年的義大利、1953 年的菲律賓、1950 和 1960 年代的日本、1957 年的黎巴嫩,以及 1996 年的俄羅斯等。
Sachs 對美國干預行為的批判
Jeffrey Sachs 對美國的干預行為提出了嚴厲的批判。他認為,美國的對外政策是建立在政權更迭的基礎上,只要不喜歡其他國家的政府,美國就會想辦法將其推翻。他指出,美國的這種行為是出於帝國心態,認為自己有權干預其他國家的內政。
Sachs 引用了波士頓大學教授 Lindsay O’Rourke 的研究,該研究統計了冷戰期間美國 осуществляла 64 次秘密政權更迭行動。Sachs 認為,實際數字可能更高,因為 O’Rourke 的統計方式是將同一國家內多次嘗試視為單一事件。他還指出,冷戰結束後,美國的政權更迭行動依然頻繁,例如歐巴馬總統時期,中央情報局就曾執行「木材sycamore 行動」,試圖推翻敘利亞總統阿薩德。
Sachs 強調,美國的干預行為往往會造成混亂、戰爭和不穩定。他認為,美國應該遵守聯合國憲章,尊重其他國家的主權,停止干預他國的內政。
美國干預他國政權的動機
美國干預他國政權的動機複雜多樣,通常與以下因素有關:
- 經濟利益: 美國經常為了保護其在海外的經濟利益而干預他國政權。例如,美國可能為了確保其企業能夠獲得廉價的資源或有利的投資環境,而支持或推翻某個國家的政府。
- 地緣政治: 美國也可能為了維護其地緣政治利益而干預他國政權。例如,在冷戰時期,美國為了防堵共產主義擴張,而在許多國家扶植反共政府。
- 意識形態: 美國有時也會以推廣民主、自由等意識形態為名,干預他國政權。然而,Sachs 認為,美國的干預並非總是為了推廣民主,而是為了扶植能夠支持美國利益的政府。
美國干預他國政權的後果
美國干預他國政權的後果往往是災難性的。這類干預可能導致:
- 國內衝突: 美國的干預可能激化他國的國內矛盾,引發內戰或動亂。
- 人道危機: 戰爭和動亂可能導致大規模的人道危機,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流離失所。
- 恐怖主義: 美國的干預可能導致恐怖主義滋生。例如,美國在阿富汗支持聖戰組織對抗蘇聯,結果卻導致了基地組織的崛起。
- 反美情緒: 美國的干預可能激起他國的反美情緒,損害美國的國際形象。
結論:美國應重新評估其對外政策
Jeffrey Sachs 的分析提醒我們,美國的對外政策需要重新評估。美國應該放棄帝國心態,尊重其他國家的主權,停止干預他國的內政。只有這樣,美國才能真正為世界的和平與繁榮做出貢獻。
避免重蹈覆轍:美國對外政策的未來方向
美國在國際舞台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其政策走向對全球局勢有著深遠的影響。為了避免重蹈覆轍,美國應採取以下措施,調整其對外政策:
- 尊重國際法: 美國應遵守國際法,尊重聯合國憲章,停止單邊主義行為。
- 加強外交: 美國應加強與各國的外交溝通,尋求通過對話和談判解決爭端。
- 關注發展: 美國應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幫助這些國家實現經濟和社會發展。
- 促進和平: 美國應積極參與國際和平進程,為解決地區衝突貢獻力量。
透過這些調整,美國可以擺脫過去干預主義的陰影,轉向更加和平、合作的對外政策,為全球的穩定與繁榮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