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豁免飛機零件關稅 法國賽峰集團迎來新商機
在航空產業的廣闊天空中,每一次政策的調整都可能牽動著全球產業鏈的敏感神經。飛機,這項精密複雜的現代工業結晶,其核心組件如引擎、起落架等,往往是技術密集且高度依賴國際合作的領域。近期,來自法國航空引擎製造商賽峰集團(Safran)的消息,如同一陣微風,預示著中國在特定飛機零部件關稅政策上可能出現變化,這不僅對賽峰這樣的跨國巨頭意義非凡,更折射出當前複雜國際貿易格局下,各方在關鍵產業領域的博弈與務實。
賽峰集團的行政總裁奧利維耶·安德里斯(Olivier Andries)對外透露,中國將對包括引擎在內的部分飛機零部件免徵進口關稅。他表示,賽峰於近期獲悉了中國這一決定,涉及的具體項目包含引擎、起落架以及短艙等關鍵航空設備部件。這項消息在當前中美貿易關係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顯得尤為突出。
為什麼中國會考慮對這些特定的飛機零部件實施關稅豁免?這背後有多重因素交織。首先,從中國自身航空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儘管中國在國產大飛機研發上取得了進展,例如C919客機,但其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特別是航空引擎,仍然高度依賴進口。據悉,中國商飛製造的C919目前使用的便是由美國通用電氣與法國賽峰集團合資的CFM國際公司生產的LEAP-1C引擎。 康奈爾大學學者曾指出,C919約有90%的零件依賴於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供應商。 在此現實下,對這些關鍵零部件徵收高額關稅,無異於抬高自身航空製造業的成本,甚至可能阻礙國產飛機的量產和商業運營進程。有分析認為,在中美關稅戰初期,中國曾要求國內航空公司暫停接收波音飛機,並停止從美國公司購買相關零件和設備,此舉雖然意在反制,但也可能對中國自身航空產業造成傷害,迫使北京調整策略。
其次,關稅豁免也可能被視為中國在複雜國際關係中釋放的一種善意信號。路透社曾披露,中國正在考慮對部分美國進口商品豁免高達125%的反制關稅,涵蓋醫療設備、塑膠生產等領域,同時也有科技業收到與半導體相關的免稅通知。 將航空零部件納入豁免清單,尤其是在中美貿易緊張的敏感時期,或許反映出中國在特定戰略性產業領域,願意採取更為靈活務實的態度,以維護供應鏈穩定,並為可能的貿易磋商創造有利氛圍。智庫學者也分析,這可能是中方向美方釋放緩和信號。
對法國賽峰集團而言,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是全球航空市場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對飛機及其零部件的需求巨大。賽峰作為全球領先的航空引擎製造商,其產品廣泛應用於波音和空客等主流機型,而這些飛機在中國市場佔有重要份額。獲得關稅豁免,意味著賽峰的產品在中國市場將更具價格競爭力,有助於鞏固和擴大其市場份額,降低貿易壁壘帶來的經營風險和成本壓力。這對於賽峰這樣依賴全球供應鏈和市場的跨國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積極的發展。
這項政策調整也引發了對全球航空產業鏈未來走向的討論。長期以來,全球航空製造業形成了高度專業化和國際分工的格局,核心零部件供應商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凸顯了這種依賴性的脆弱。中國對關鍵零部件的關稅豁免,雖然短期內有利於維持現有的供應鏈關係,但同時,中國也在大力推動航空產業的自主可控,特別是在航空引擎領域。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AECC)正在積極研發國產引擎,並取得了重要進展,預計未來將應用於C919等機型。 這意味著,賽峰等國際巨頭在享受關稅豁免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面臨著中國本土供應商崛起的長期競爭。
總體而言,中國對部分飛機零部件實施關稅豁免,是當前複雜國際經濟和貿易環境下的一個縮影。它既是中國在維護自身航空產業鏈穩定、降低成本方面的務實考量,也可能被視為在緊張貿易關係中釋放善意的信號。對於法國賽峰等全球航空巨頭來說,這是一個利好消息,有助於其在重要的中國市場保持競爭力。然而,這項政策並不能完全消除全球航空產業鏈面臨的結構性挑戰和競爭壓力,特別是中國在核心技術自主化方面的長期努力,將持續重塑未來的市場格局。這場在藍天之上的產業競逐與合作,遠未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