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速報】十大屋苑成交全線跌!四大地產代理數據大比拼

香港樓市,一向是牽動人心弦的話題。這座城市的脈搏,彷彿與磚瓦之間那冰冷的數字緊密相連。當週末的陽光灑落,本應是家庭尋覓安樂窩、投資者捕捉機遇的時光,然而,最近四家主要地產代理的周末十大屋苑成交數據,卻不約而同地指向一個令人注目的事實:全數按周下跌。 這不僅僅是幾個百分點的波動,而是整體市場情緒與動力的真實寫照。

數字的冰冷現實

美聯物業、中原地產、利嘉閣地產及香港置業,這四大市場風向標的最新報告,字裡行間透露著一股寒意。它們的統計數字顯示,剛過去的週末,本港十大主要二手屋苑的成交量全部錄得按周跌幅。 利嘉閣、中原及港置的成交量更僅為單位數,而美聯的數字雖然達到雙位數,但也較前一個週末有所減少。 這種普遍性的下跌,並非單一屋苑或地區的偶然現象,而是市場結構性壓力的體現。

美聯物業的數據顯示,十大屋苑週末錄得約10宗成交,按周減少約9.1%。 中原地產的數字為7宗,較上周減少12.5%。 利嘉閣地產錄得8宗成交,按周減少20%。香港置業錄得5宗成交,較前一周增加1宗,但仍維持單位數。

十大屋苑的訊號意義

為何十大屋苑的成交數據如此重要?它們被視為香港二手樓市的寒暑表,涵蓋了港島、九龍及新界不同區域的代表性大型屋苑,如太古城、康怡花園、海怡半島、麗港城、黃埔花園、新都城、美孚新邨、映灣園、沙田第一城及嘉湖山莊等。 這些屋苑業主和潛在買家眾多,交投相對活躍,其成交量的變化,往往能迅速反映市場情緒和資金流向。當這些具指標意義的屋苑集體「失速」,其所釋放的訊號不容忽視。

探究成交萎縮的成因

導致週末成交全線下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環環相扣。

首先,一手新盤的持續低價促銷是二手市場面臨的最大競爭壓力。 發展商為求套現,紛紛以貼近甚至低於市場預期的價格推售新盤,吸引了大量具購買力的準買家,導致二手市場客源被嚴重分薄。 過去週末部分新盤的熱銷,更進一步鎖定了一部分購買力,使得原本就不多的二手買家更加謹慎。 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就指出,新盤的低開策略令二手市場持續捱打,特別是細價樓受影響最深。

其次,高息環境的持續影響不容小覷。 雖然香港特區政府已全面撤銷所有樓市「辣招」,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特別是對於非本地買家和投資者而言,但高昂的按揭利息增加了置業成本,削弱了買家的負擔能力和入市意願。 在利息開支增加的情況下,準買家對於價格的敏感度更高,更容易採取觀望態度,等待樓價出現更顯著的回調。

此外,市場觀望情緒濃厚也是成交低迷的重要原因。 儘管「撤辣」政策帶來一絲暖意,但全球及本地經濟前景仍存在不確定性,加上對未來息口走勢的觀望,許多買家抱持「等等看」的心態。 他們期待樓價進一步下跌,或是等待更明確的市場信號出現後再做決定。這種普遍的猶豫不決,直接導致了二手市場的交投陷入僵局。

節日因素和外遊潮也可能對短期成交造成影響。 雖然這是一個較為短暫的因素,但隨著部分市民在節日後回港,理論上應帶動睇樓活動回升,但數據顯示成交並未因此顯著反彈,這進一步突顯了市場內在動力的不足。

代理行的視角與市場預期

面對成交下跌,地產代理對市場前景抱持審慎態度。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表示,儘管新盤熱銷釋放了部分購買力,二手市場睇樓活動亦陸續回復正常,但在多個新盤排隊應市及發展商積極去庫存的背景下,一手市場仍將主導大局,二手交投預計將在現水平徘徊,不過市場上仍不乏尋找「筍盤」的買家。

中原地產的陳永傑則認為,在低開新盤的持續衝擊下,二手交投難有突破,短期內市場仍將由一手主導。 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也曾指出,市場焦點側重一手新盤,加上新春將至(儘管數據日期是較後),二手市場交投低迷可能會維持一段時間,期望一手大盤推出能帶旺整體氣氛,惠及二手。

這些代理的觀點共同指向了一個現實:在當前的市場格局下,二手住宅,尤其是在定價上未能體現足夠吸引力的單位,正經歷一段艱難時期。

買賣雙方的心理博弈

成交量下跌的背後,是買賣雙方一場激烈的心理博弈。許多業主,尤其是早年入市的業主,不願大幅減價,希望能守住心理底線,甚至有部分業主在「撤辣」後試探性地反價。 然而,面對高息環境和一手低開的新盤,買家顯然佔據上風。他們有更多的選擇,也對價格更為敏感,除非看到具備吸引力的「筍盤」,否則寧願繼續觀望。 這種價格預期上的落差,導致了「有價無市」的局面,市場流動性顯著下降。

結尾:寒冬中的微光與挑戰

最新週末十大屋苑成交全數按周下跌的數據,再次為香港二手樓市敲響了警鐘。這不僅僅是數字上的變化,更是市場信心、購買力以及買賣雙方預期博弈的集中體現。一手新盤的競爭、持續的高息環境以及觀望情緒,共同編織了一張壓力網,籠罩著二手市場。

儘管有代理指出,在極低基數下,一些週末的成交可能出現按周倍升,但實際宗數仍然很少。 這說明市場的活躍度尚未恢復到健康水平。短期內,二手市場可能仍將面臨挑戰,成交量或會繼續在低位徘徊。 市場能否迎來真正的轉機,將取決於多重因素,包括未來息口走勢、整體經濟復甦步伐,以及買賣雙方價格預期的調整。 在這個過程中,尋找真正有吸引力的「筍盤」,或許是少數仍願意入市的買家在寒冬中捕捉微光的機會。 然而,對於大多數市場參與者而言,這段時期仍需保持警惕與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