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狂言:美艦應免費通行全球運河!

全球兩大戰略水道——巴拿馬運河與蘇彝士運河,如同世界經濟的動脈,日夜不息地運送著全球貿易的血液。當貨輪滿載商品穿越這些人工奇蹟,背後是複雜的國際協定、高昂的通行費用以及主權國家的經濟命脈。然而,一道來自大洋彼岸的聲音,試圖挑戰這既定的運作模式。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近日發出驚人言論,主張美國的軍用及商用船隻應當在這兩條關鍵運河享有「免費通行」的特權。這番話猶如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層層漣漪,引發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

大膽的宣告與其背後邏輯

特朗普在他的社交平台上明確表示,無論是軍事用途還是商業用途,美國船隻都應該被允許免費通過巴拿馬運河和蘇彝士運河。他提出的理由是,若沒有美國的參與甚至創建,這些重要的水道可能根本就不會存在。他並且已要求相關官員立即處理此事。 這番話充滿了對美國歷史作用的強調,同時也蘊含著對現有國際規則和主權的潛在挑戰。

巴拿馬運河的歷史回聲

談及巴拿馬運河,就不能不提及其與美國之間錯綜複雜的歷史淵源。運河的建造確實與美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從規劃到最終鑿通,美國投入了巨大的資源,包括資金、技術以及不計其數的生命代價。美國曾長期控制並營運著巴拿馬運河,直到1999年才根據條約將其完全移交給巴拿馬政府。特朗普聲稱美國為修建運河「付出巨大的生命和財富代價」,而運河後被「愚蠢地」交給巴拿馬管理,但這不是「讓巴拿馬去向美國、美國海軍和與美國做生意的公司收取高昂的通行費」。 這種說法顯然是對歷史的特定解讀,意圖強調美國在運河誕生過程中的核心地位,並以此為依據索取特權。巴拿馬總統穆利諾對此迅速作出回應,明確指出巴拿馬運河的費用是由巴拿馬運河管理局(ACP)調控,並且是依照相關條約和法律規範所有船隻的手續及費用,不存在任何例外協議。 他強調運河是巴拿馬的,也將永遠屬於巴拿馬,並稱特朗普的言論「傲慢、自負且充滿威脅」,是美國「大棒」政策的最新例證。 這顯示了巴拿馬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運河管理權上的堅定立場。

蘇彝士運河的經濟支柱

蘇彝士運河則是由法國公司最初開鑿,後來被埃及收歸國有。這條連通地中海與紅海的關鍵水道,是全球最重要的航運通道之一,為埃及帶來可觀的財政收入。特別是在當前紅海局勢受胡塞武裝襲擊影響、運河收入銳減之際,通行費對埃及經濟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要求免費通過蘇彝士運河,無疑是直接觸及埃及的經濟利益和主權。

通行費的現實意義與國際規範

無論是巴拿馬運河還是蘇彝士運河,其收取的通行費是維護運河運作、進行擴建和現代化改造的重要資金來源。這些費用不僅支撐著運河本身的運營成本,也是相關主權國家重要的國家收入來源。通行費的收取標準通常複雜且依據船隻類型、大小、載貨量等多個因素而定,旨在確保運河的可持續運營並為國家帶來收益。國際航運業已經習慣了這種付費通行的模式,並將其視為使用這些重要基礎設施的合理成本。特朗普要求免費通行的提議,直接挑戰了這些由國際慣例和主權國家法律所確立的收費機制。

地緣政治與主權的敏感地帶

特朗普的這番話不僅是經濟上的要求,更在地緣政治層面引發了敏感的神經。要求免費通過別國擁有和管理的戰略性基礎設施,被視為是對相關國家主權的漠視甚至挑戰。這可能被解讀為一種強權政治的姿態,試圖利用美國的影響力來獲取單方面的利益。此類言論可能損害美國與運河所在國之間的關係,並在國際社會中製造緊張。巴拿馬方面已明確表示拒絕,並重申對運河的主權。 雖然埃及尚未見直接回應,但可想而知,任何關於放棄蘇彝士運河通行費的要求,都將面臨其堅決反對。

中國的角色與競爭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和中國都是巴拿馬運河的主要使用國。 在美國國防部長早前訪問巴拿馬時,曾指出不容中國通過利用與中資公司的商業關係進行間諜活動,把運河「武器化」,聲言美國將從中國的影響下「奪回」運河。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要求美國船隻免費通行的言論,或許也包含著制衡中國在運河地區影響力的考量。然而,這種單方面索取特權的方式,不僅難以實現,更可能加劇大國之間的競爭和地區的不穩定。

超越言辭:可能性與影響

從現實角度看,特朗普要求美國船隻免費通過巴拿馬運河和蘇彝士運河的提議,在短期內實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這不僅需要與巴拿馬和埃及兩國進行艱難的談判,更需要克服現有的國際條約和管理體系。這種要求無視了主權國家的權利,也可能在國際航運界引發連鎖反應。

然而,這番言論背後的意圖值得深思。這或許是為了展現一種強硬的姿態,對國內選民傳達「美國優先」的訊號;也可能是對現有國際秩序的一種挑戰,試圖重新界定美國在全球關鍵基礎設施中的地位。無論如何,這種言論提醒我們,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即使是看似純粹的經濟或地理議題,也往往與複雜的歷史、政治和地緣戰略因素緊密交織。巴拿馬和蘇彝士運河的通行費問題,遠不止是商業收費那麼簡單,它是國家主權、國際合作與全球貿易平衡的縮影。

回味無窮的波瀾

特朗普關於美國船隻應免費通過巴拿馬運河和蘇彝士運河的言論,如同一枚擲入深水中的石子,激起的波紋將持續擴散。它不僅是對兩大運河現有運作模式的挑戰,更是對主權、國際規則和力量平衡的一次大膽試探。儘管實現的可能性不高,但這番話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對關鍵航運通道控制權、通行權以及大國在國際事務中角色的深刻討論。在一個日益互聯卻又充滿競爭的世界裡,這場關於「免費通行」的爭議,遠未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