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驚人提議:美船免費通行全球運河!
一石激起千層浪:特朗普的運河「免費」主張
前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在社交媒體上拋出震撼彈,主張美國的軍事及商用船隻應可「免費」通過巴拿馬運河與蘇彝士運河這兩條全球至關重要的航運要道。此番言論不僅挑戰了現行的國際航運規則,更觸動了運河主權國的敏感神經,引發全球關注與熱議。特朗普提出的理由直白而強硬:「如果沒有美國,這些運河根本不會存在。」他甚至表示已要求國務卿立即處理此事。然而,這一主張與兩條運河的歷史、管理現狀以及國際通行慣例之間存在顯著落差,其可行性與背後的深層意圖值得深入探討。
歷史的迴聲與現實的收費
巴拿馬運河由美國在20世紀初興建,於1914年通航,歷時十年,耗資巨大。美國曾長期控制並管理這條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的戰略水道,直到1977年簽署《巴拿馬運河條約》,並最終於1999年將控制權完全移交給巴拿馬政府,由巴拿馬運河管理局(ACP)負責營運管理。 蘇彝士運河則由法國工程師主導開鑿,1869年通航,連接地中海與紅海,目前由埃及的蘇彝士運河管理局(SCA)管理。
這兩條運河都是通過向過往船隻收取通行費來維持營運、進行維護和擴建,並為所在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巴拿馬運河的通行費根據船隻類型、大小和載貨量而定,從數千美元到數十萬美元不等。 根據巴拿馬運河管理局的數據,2022財年其船舶通行費收入達到30.28億美元,平均每艘輪船費用高達21.26萬美元。 蘇彝士運河的收費標準也類似,對全球海運貿易而言是一筆重要的成本。 這些收入是巴拿馬和埃及重要的財政來源,支持國家的基礎建設和發展。 特朗普提出的「免費通過」顯然直接衝擊了這兩國的核心經濟利益。
主權、條約與國際規範的碰撞
特朗普主張的核心在於強調美國在運河建設歷史中的作用,並以此為依據要求特權。他認為,如果沒有美國的幫助,這些運河不會存在。 然而,現代國際關係基於國家主權原則,巴拿馬和埃及作為獨立主權國家,對位於其領土上的運河擁有完全的管理權和收費權。巴拿馬總統穆利諾已明確表示,巴拿馬運河的手續及費用是由巴拿馬運河管理局依據相關條約和組織法規範的,不存在任何相反的協議。 根據1977年的《關於巴拿馬運河永久中立和經營的條約》,美國船舶享有優先通過的權利,但仍需繳納過境費。 儘管美國國務院官員曾聲稱美國政府船舶通過運河無需繳納費用,巴拿馬總統穆利諾對此予以否認,並指責美國散布「謊言與虛假訊息」。
特朗普的表態,一方面可以視為其一貫「美國優先」政策在國際事務上的延伸,試圖通過重塑歷史敘事來爭取對美國有利的條件。他過去曾多次批評巴拿馬對運河的管理,並表示不排除使用經濟或軍事力量「奪回」運河。 另一方面,此時提出這一主張,也可能與當前的地緣政治及航運環境有關。例如,蘇彝士運河因紅海局勢緊張,部分船隻改道繞行非洲,對其收入造成影響。 巴拿馬運河則面臨乾旱導致的通行限制和因高昂費用導致過境量下降的問題。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的主張或許意在向相關國家施壓,或藉機提升美國在這些戰略要道的影響力。
經濟與政治的雙重考量
對美國而言,巴拿馬運河每年承載約40%的美國貨櫃運輸量,是連接其東西海岸及與亞洲、南美貿易的重要紐帶。 蘇彝士運河則是美國與歐洲、中東及亞洲之間貿易和軍事調動的關鍵通道。 免費通行無疑能為美國航運業和軍方節省巨額費用,提升運輸效率和成本優勢。然而,這需要與巴拿馬和埃及達成新的雙邊協議,這兩個國家很可能不會輕易放棄其重要的經濟來源。
從政治層面看,特朗普的主張可能被視為對巴拿馬和埃及主權的挑戰,損害美國與這些國家的外交關係。特別是巴拿馬,近年來與美國在運河管理和中國影響力等問題上已有摩擦。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近期訪問巴拿馬,就曾討論運河收費和中國影響力的問題。 在此敏感時刻提出免費通行的要求,無疑會加劇緊張氣氛。
前路漫漫:願景與現實的差距
總而言之,特朗普關於美國船隻應免費通過巴拿馬和蘇彝士運河的主張,根植於其對美國歷史作用的強調和「美國優先」的理念。雖然從經濟和效率角度看,免費通行對美國有利,但這嚴重忽略了運河主權國的權利和經濟現實,也違背了現行的國際條約和慣例。巴拿馬和埃及對運河擁有獨立的管理權和收費權,其收入對國家經濟至關重要。特朗普的這一願景與複雜的國際法、國家主權以及現實的地緣政治經濟格局存在巨大差距。要實現所謂的「免費通行」,幾乎不可能,這更像是一種極具爭議的政治表態,而非一個具有實際操作性的政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