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DONKI小西灣店突宣布結業】擴張神話破滅?全港分店數目急剎車
DONKI 小西灣門店結業:擴張策略的反思
近年來,DON DON DONKI(唐吉訶德)在日本以外的亞洲市場,特別是在香港,進行了快速擴張。然而,隨著小西灣藍灣半島門店於 2025 年 5 月 31 日結業,這家以「驚安の殿堂」聞名的日本超市,似乎正步入一個重新評估和調整擴張策略的階段。這次結業不僅是 DONKI 在香港市場的一次收縮,也引發了對其亞洲業務擴張模式的廣泛關注。
香港零售市場的挑戰
香港的零售市場近年來面臨多重挑戰。首先,自 2023 年初取消新冠疫情封關措施後,香港居民紛紛選擇前往物價更實惠的中國廣東省和日本旅遊消費。日圓貶值更鼓勵了港人赴日消費,使得在香港本地購買價格相對較高的 DONKI 產品吸引力下降。
其次,網購的普及也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習慣。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網上購買來自歐美、日韓台,甚至是中國內地的商品,這給實體零售店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壓力。此外,中國經濟下行導致內地遊客消費力下降,加上香港商鋪租金居高不下,使得本地零售企業的經營環境更加嚴峻。
DONKI 的擴張與調整
DONKI 自 2019 年在香港開設首家分店以來,迅速擴張,一度計畫在 2024 年 6 月前將分店數量增至 24 家。然而,截至 2024 年 4 月,香港僅有 11 家 DONKI 分店,顯示其擴張速度並未達到預期目標。儘管如此,DONKI 在香港的業務曾一度非常成功,部分分店的單月營業額甚至高達數千萬港元。
然而,DONKI 的母公司泛太平洋國際控股(PPIH)在 2024 年初 признала,由於在日本以外的亞洲地區開店速度過快,導致相關分店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因此,PPIH 計劃在未來一年內重組日本以外的亞洲業務,包括派遣日本員工到海外分店,傳授 DONKI 的管理知識。
擴張策略的得與失
DONKI 在香港的擴張策略,在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這主要得益於以下幾個因素:
- 港人對日本產品的熱愛: 香港是全球最大的日本食品進口地,香港消費者對日本產品非常熟悉和了解。
- 無關稅及自由港貿易政策: 香港的零關稅及自由港貿易政策,使得 DONKI 能夠以相對較低的成本進口和銷售日本商品。
- 創新的經營理念: DONKI 以便利、折扣、娛樂性為原則,跳出傳統零售業框架,抓住了顧客的消費心理。
然而,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DONKI 的擴張策略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 過度依賴日本總部採購: DONKI 在亞洲的門市主要銷售日本進口商品,當地員工在採購方面的能力有限,這導致產品與當地市場的需求脫節。
- 門店風格缺乏地域特色: DONKI 在亞洲的門市變得千篇一律,缺乏各自地區的獨特風格,難以吸引當地消費者。
- 成本控制不力: DONKI 在亞洲地區的門店成本高於其他地區,行政支出佔銷售額的比例偏高。
未來發展方向
面對市場挑戰和自身擴張策略的問題,DONKI 需要重新評估其在香港及亞洲市場的發展方向。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發展方向:
- 加強本地化經營: DONKI 應授權當地員工更大的決策權,讓他們能夠根據當地市場的需求,調整產品結構和行銷策略。
- 優化供應鏈管理: DONKI 應加強與當地供應商的合作,降低採購成本,並提供更多符合當地消費者口味的產品。
- 提升門店體驗: DONKI 應在門店設計和商品陳列方面,融入更多地域特色,為消費者提供獨特的購物體驗。
- 控制擴張速度: DONKI 應放慢擴張步伐,將重點放在提升現有門店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水平上。
小西灣門店的結業,是 DONKI 在香港市場發展的一個轉捩點。透過這次調整,DONKI 或許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並在香港及亞洲市場實現更長遠的發展。
結語:零售寒冬下的反思
DONKI 小西灣店的結業,反映了香港零售業在多重挑戰下的困境。面對消費模式的轉變、租金高企和競爭加劇等問題,零售企業需要不斷創新和調整策略,才能在市場中立足。DONKI 的案例也提醒我們,快速擴張並非成功的唯一途徑,穩健的經營和精細化的管理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