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七傷拳」反噬美企 彭博:我們快被搞垮了
特朗普對華關稅政策:一場「七傷拳」式的豪賭?
引言:關稅戰的反噬效應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的政策,看似旨在重振美國工業、創造就業,但實則是一把雙刃劍。這場貿易戰不僅擾亂了全球供應鏈,還對美國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被形容為「七傷拳」,意即傷人七分,自損三分。
美國企業的困境:癱瘓與掙扎
許多美國企業依賴從中國進口廉價商品,關稅的加徵直接導致價格上漲,利潤下降。例如,一家為美國主要零售商提供節日裝飾和蠟燭的公司,其一半以上的產品來自中國,面臨著約250個貨櫃等待裝運的困境。該公司總裁表示,必須盡快解決這個問題。
沃爾瑪和Target等大型零售商警告特朗普政府,關稅可能導致商品短缺和價格飛漲。Apollo Management首席經濟學家Torsten Slok甚至警告,卡車運輸、物流和零售等行業可能面臨大規模裁員,規模堪比新冠疫情。
面對關稅壓力,一些企業開始尋求多樣化的生產基地,將部分產能轉移至境外,以減少關稅的影響。然而,這種轉移並不容易,短期內可能需要供應鏈、品牌商和消費者共同承擔關稅成本。
美國經濟的潛在危機:衰退的陰影
儘管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關稅來減少對華貿易逆差,但事實證明,關稅並未嚴重削弱中美貿易規模。相反,關稅導致美國國內物價上漲,企業產出下降,甚至可能導致全美失業人數增加。
由於關稅政策的反覆無常以及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加劇,美國股市自2月以來已蒸發數萬億美元。經濟學家和投資者警告,新一輪關稅措施可能成為美國新一輪經濟衰退的導火線。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被視為對全球自由貿易體系的挑戰,可能導致全球貿易秩序的混亂。國際商會秘書長表示,此舉將顛覆全球數十年塑造的貿易秩序。
中國的反制與應對
面對美國的關稅威脅,中國政府多次表示不願打貿易戰,但也不怕打。中國採取了反制措施,對美國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並強調將「奉陪到底」。
中國已逐步降低對美國進口商品的依賴度,建立了替代供應渠道,並提高了原材料自給率。同時,中國還積極開拓其他市場,與其他國家加強貿易合作,以減輕美國關稅的影響。
中國主要向美國出口消費品,而美國對華出口則以工業原材料和中間產品為主。這意味著隨著雙方關稅升級,美國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關稅之痛」將更加明顯。
美國企業的具體案例
該公司產品以外銷為主,美國是其最主要的銷售市場。由於美國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該公司已通過美國、印尼和墨西哥生產基地的產能調配來減少影響。然而,由於境外生產基地的產能和產量佔比較低,公司向美國地區銷售的產品仍然主要來自中國生產基地出口,因此美國的關稅對公司的經營仍然具有較大影響。
這是一家佛羅里達州的玩具製造商,為亞馬遜和沃爾瑪等大型零售客戶供貨。該公司執行長表示,關稅等同於禁運,客戶一直在暫停訂單,如果對華關稅在這個水平上維持更久,客戶就會開始取消訂單。
該公司表示,直接出口美國的產品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不足5%,且多數目前被列為豁免商品類別,因此本次加徵關稅對公司的影響相對有限。
其他國家的反應與影響
由於台灣電子代工大廠在AI伺服器組裝方面有優勢,可能需要啟動美國製造策略,以應對關稅。手機和筆電等產品由於零組件體系複雜,赴美投資誘因較小。
與台廠主要生產基地有關的越南、泰國也被實施高關稅,可能導致企業將產能轉回美國,或由供應鏈、品牌商及消費者共同承擔關稅成本。
結論:一場沒有贏家的博弈
特朗普政府對華關稅政策是一場複雜的博弈,其影響是多方面的。雖然關稅在短期內可能對某些美國產業帶來一些保護,但長期來看,它對美國經濟、全球貿易體系以及企業和消費者都造成了負面影響。這場「七傷拳」式的豪賭,最終可能沒有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