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利推出行業領先危疾保障計劃應對收入損失
在當今醫療成本持續攀升的背景下,危疾治療所衍生的長期收入損失已成為香港社會關注的焦點。宏利香港於2025年4月28日宣布推出「宏健守護危疾入息保障」及「宏伴護航危疾入息保障」兩款創新保險計劃,以行業領先的年度賠付機制應對這一挑戰。此舉不僅填補了市場上針對持續性治療財務風險的保障缺口,更透過差異化產品設計滿足不同客群的需求。
—
產品核心架構與市場定位
宏健守護危疾入息保障採用全覆蓋策略,涵蓋121種危疾及相關疾病,特別針對心臟病發作與中風後續治療推出市場首創的連續賠付機制——確診後若需進行複雜手術,每次可獲最高100%名義金額賠償。其總賠付額度達名義金額1,000%,相當於提供長達10年的持續收入替代方案。這款保險計劃旨在為被保險人提供全面的財務保障,確保他在面對長期治療時能夠維持穩定的生活品質。
宏伴護航危疾入息保障則聚焦癌症、心臟病與中風三大高發重症,透過簡化核保流程(僅需回答3項健康問題)降低投保門檻,總賠付額度為名義金額500%。這種精準分層策略使預算有限或已有基礎醫療保險者能快速強化特定風險防護。對於那些已經擁有基本醫療保險的客戶,這款保險計劃提供了額外的財務保障,特別針對高發重症,確保他們在面對這些疾病時能夠獲得充分的經濟支持。
—
創新條款解析:從單次給付到動態支援
傳統危疾保險多採一次性給付模式,難以應對癌症標靶治療、器官移植後抗排斥等長週期支出。新計劃引入「年度觸發式賠償」機制:被保險人只要持續接受符合條件的治療程序(如每12個月進行特定手術),即可重複申領賠償直至額度耗盡。這種設計有效解決了慢性病管理過程中的現金流斷裂風險,確保被保險人在長期治療過程中能夠獲得持續的財務支持。
以心肌梗塞為例,患者在首次獲取重大疾病賠償後,若次年因冠狀動脈再狹窄需進行支架置換術或搭橋手術,仍可申領全額理賠。這種動態支援機制不僅減少了被保險人的經濟壓力,也提升了他們的治療積極性和生活品質。通過這種創新的賠付方式,宏利香港成功地將保險從單次給付轉變為動態支援,更好地滿足了現代醫療需求。
—
數據驅動下的產品開發邏輯
根據宏利最新調查顯示:40%港人最擔憂罹患危疾導致工作能力喪失後的收入中斷問題。這反映出現有社保體系與僱主醫療福利多側重直接醫療費用報銷,而忽視隱性經濟損失(如看護費用、職涯發展停滯)。新計劃將理財工具屬性與健康管理結合——除常規身故/永久傷殘保障外,「康復激勵金」等附加條款鼓勵被保險人積極參與復健計畫。這種正向回饋機制有助降低長期併發症發生率進而減少整體理賠支出。
宏利香港通過數據驅動的產品開發邏輯,深入分析了市場需求和消費者的擔憂,設計出更符合實際需求的保險計劃。這不僅提升了保險產品的競爭力,也為被保險人提供了更全面的財務保障和健康管理支持。通過將理財工具與健康管理結合,宏利香港成功地將保險從單純的風險轉移工具轉變為全面的健康管理工具,為被保險人提供了更多的價值。
—
監管合規性與消費者權益保護
值得注意的是,兩項計劃均設有嚴格的告知義務要求:投保時未披露過往心血管病史可能導致特定條款失效;而對於採用簡化核保程序的「宏伴護航」,若三年內確診非三大承保疾病則僅退還已繳保費而非提供全額理賠。消費者在簽約前務必詳閱《重要資料聲明書》中的除外責任條款,以確保自己充分了解保險計劃的條款和條件。
宏利香港高度重視監管合規性與消費者權益保護,確保每一位消費者在投保過程中都能夠獲得充分的信息披露和保障。通過嚴格的告知義務要求和詳細的《重要資料聲明書》,宏利香港確保消費者在投保前能夠充分了解保險計劃的條款和條件,避免因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爭議和糾紛。這不僅提升了保險產品的透明度,也增強了消費者的信任感和滿意度。
—
隨著精準醫學發展延長患者生存期,「帶病生存」將成為常態。這兩項產品的推出預示著保險業正從事後補償轉向過程管理——通過分階段給付維持被保險人生活品質同時控制道德風險。未來若能整合穿戴裝置監測數據實現動態保費調整或預防性健康介入服務(如AI輔助早篩),將進一步提升社會整體抗風險韌性。
宏利香港通過這兩款創新保險計劃,展示了其在保險業中的領先地位和創新能力。通過引入年度賠付機制和動態支援設計,宏利香港成功地將保險從單純的風險轉移工具轉變為全面的健康管理工具,為被保險人提供了更多的價值和保障。隨著精準醫學的發展,未來保險業將更加注重過程管理和預防性健康介入,宏利香港將繼續在這一領域中保持領先地位,為社會整體抗風險韌性的提升做出貢獻。
資料來源:
[1] money.udn.com
[2] www.aastocks.com
[3] www.etnet.com.hk
[4] hk.on.cc
Powered By YOHO AI